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社稷”是个听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
说他熟悉是在历史剧,或是宫廷剧中常常可以听到“江山社稷”这个词汇,它往往被用来形容国家的版图和命脉。说他陌生,则由于什么是“社稷”,为什么他可以代表国家,确实大多数人说不清道不明的。
其实“社稷”这个说法由来已久。
在《尚书》的“商书·太甲上”就有“社稷宗庙,罔不祗肃”之说。只是在早期,所谓的社稷是君王所祭祀的对象。其中:社是对土地之神的祭祀;稷则是对五谷之神的祭祀。
在《风俗通义·祀典》中有云:“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土地滋养万物,古人们深感其恩泽便有心祭祀,只是土地广袤总不能一片片祭祀过去,于是古人们就堆起了一个土堆祭祀,来表达对大地的敬意。

“社稷”是个听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
说他熟悉是在历史剧,或是宫廷剧中常常可以听到“江山社稷”这个词汇,它往往被用来形容国家的版图和命脉。说他陌生,则由于什么是“社稷”,为什么他可以代表国家,确实大多数人说不清道不明的。
其实“社稷”这个说法由来已久。
在《尚书》的“商书·太甲上”就有“社稷宗庙,罔不祗肃”之说。只是在早期,所谓的社稷是君王所祭祀的对象。其中:社是对土地之神的祭祀;稷则是对五谷之神的祭祀。
在《风俗通义·祀典》中有云:“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土地滋养万物,古人们深感其恩泽便有心祭祀,只是土地广袤总不能一片片祭祀过去,于是古人们就堆起了一个土堆祭祀,来表达对大地的敬意。

所谓的稷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小米。稷之所以能让古人这么重视还在于他是最早被先民们驯化农作物之一。再加上稷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相当的耐寒,即便在北方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很好的生长,而不像水稻一样对水的需求极高。因此在水利灌溉还不成熟的时代,稷是在中华大地上适应面最广的农作物。再加上其生产周期短,又容易储存,正是这种稳定性使得稷成为维系早期社会生存的基石,因此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而被视为五谷之首,就很容易理解了。
对于帝王来说,拥有土地才能立国,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养民,由此可见土地和农耕在古代社会中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此古代君王祭祀社稷,所祭祀的便是“国土”和“粮食”两大国之命脉,唯有保证这两大国之命脉才能保证国泰民安,政权稳定。
因此,渐渐的“社稷”一词便逐渐的成为了国家的代称。
也才有了后来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和明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