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君王“开炮”的思想家,竟是在王朝更迭的乱世中磨砺而成

儒家藏单 2024-09-27  133

黄宗羲生逢阉党与东临党相争之时。

 

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本就非一场正义之争,只不过细究下来作为读书人团队的东林党相对来说底线要比阉党略高,但其危害却不见得比阉党低。不过今日的主题并非在此,若大家有兴趣,小君可以另开一文讨论。

 

对于小君来说,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不过是一场朝堂闹剧,本质上说东林党是读书人的群体,而阉党却形同帝王一党,说穿了这是一场帝王与群臣之争,而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便是东林党中的重要人物。

 

黄尊素向来深谋远虑,凡事审慎而行,与王文言并称为东林党当两大智囊,乃是擅长权谋之士。因此,自然也是阉党的重要集火目标。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黄尊素弹劾阉党之首魏忠贤而被诬陷入狱,惨死狱中,尸体直到五天后才被挪出监狱,早已腐烂至无法辨认,这惨烈的一幕对黄宗羲影响极大。

 

 

东林党的对立面明面是阉党,然而阉党的背后,却是万历皇帝。然而在那“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的年代,一介臣民又怎能寻仇天子。对于黄宗羲来说,这仇又不得不报。

 

所幸,第二年新帝崇祯上台,很快便清除了魏忠贤一党为东林党平反。十九岁的黄宗羲得闻消息立即进京为父讼冤,并上书请诛许显纯、崔应元等阉党余孽。当年五月刑部提审许显纯的大堂上,黄宗羲用事先藏好的锥子将许显纯刺得浑身是伤以报父仇,还拔了他的胡须带回父亲灵前祭奠。此举吓得同犯李实连忙如实招招供,使得一众主犯依法伏诛,黄宗羲的父亲也得以沉冤昭雪。黄宗羲此举备受时人赞誉,被誉称为“姚江黄孝子”,连崇祯皇帝都赞其为“忠臣孤子”。

 

 

为父报仇后黄宗羲也曾走科举之道,可惜未曾考中。不过此时他手握大男主的剧本,作为忠臣之后,他所拥有的知名度使得许多名士都乐意提携他。因此,他先是加入号称“小东林”的政治社团复社,又尊父亲遗命拜大儒刘宗周为师。在承袭父亲之志后,他义无反顾的参与了复社与阉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因此被投入了狱中。

 

不过黄宗羲并未重蹈父亲的悲剧,因为此时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称帝,改元弘光,史称“南明”。为抗击清军,时年三十五岁的黄宗羲义无反顾加入了南明政权。无奈的是,此时南明的掌权者竟是对头阮大铖。

 

强敌当前,阮大铖依旧为一己私利而残杀忠臣良将,黄宗羲亦在其抓捕之列。在友人的协助下,黄宗毅逃离南京仿徨中便前往绍兴探望恩师刘宗周。然而恩师刘宗周在被“南明”排挤后,眼见大明江南难保后,便选择了绝食殉国。

 

悲痛的黄宗羲返回家乡便变卖家产,连同两个弟弟在家乡余姚招募数百名义军,树起“世忠营”旗帜,决心以侠义救国,投身抗清洪流。

 

 

他投靠鲁王,在绍兴建立起了抵抗清军的小朝廷,数次战役后,遭清军剿灭。为寻找出逃的鲁王他将军队交给手下,并反复叮嘱切勿骚扰百姓。不想他前脚刚走,手下人便动手大肆抢粮,并因此引起民变,驻扎的山寨被山民夜半焚毁,导致全军覆灭。

 

而他则是在孤岛上寻找到了鲁王,君臣龟缩在破船上生活办公极为凄惨,日后黄宗羲有忆起这段日子,曾写下:“落日狂涛,君臣相对”。

 

然而历史的洪流谁都无法阻止,明朝遗民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抵抗清军。眼见复明无望,黄宗羲便选择了隐居家乡,栖身儒林,坚决不仕清朝,即便清廷软硬兼施,他依旧不为所动。

 

自此,他开始回望那段纷乱的历史,思考着王朝兴衰关键,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当放下功名利禄,独立于朝堂之外,他开始反思专制的制度,提出“君害论”,并呼吁天下为公,主张以法治国。

 

他深入的探明末的时局,试图揭示君主制下国家兴衰的内容在规律。作为读书人,历经时代更迭的混乱后,他看清了事实的严峻,并展现出独有的释然与洒脱,在后半生专注于研究君主与天下的关系。而他得经历,是的他的思考越发深邃,让他的洞见独居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