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忍辱的菩萨道,就学学圣人如何发火吧

儒家藏单 2023-07-24  261


2023.4.21
LIFE AND DEATH


你是否曾被人误解,因百口莫辩而心生无奈与愤怒?

你是否曾遭遇不公,而心生委屈与愤怒?

你是否曾因同学或同事的嘲弄而难以压抑内心的怒火?

你是否曾因为生活中的冲突,而怒火难当?

你是否曾因社会上的恶性事件,愤而声讨?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他总如狂风骤雨一般,横扫而来,若是处理不当,那么我们将面对的或许就是狂怒过后的“一地鸡毛”和懊悔沮丧了。


那么愤怒来时该如何应对呢?


或许,当理性面对愤怒的时候,中国人对愤怒的看法或许就如寒山的这首诗偈一般: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令人愤怒的场面,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冷静和理性呢?因而,这般隐忍的菩萨道,显然离我等凡尘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太遥远。且往往生活中遭遇不公与伤害的隐忍反而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那么,抛却常人做不到的“菩萨道”,我们入世的先贤们又是如何教我们在扰攘的人世间面对自己的愤怒呢?



 

圣人也发火

 


其实熟读儒家典籍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孔圣人也会发火,尤其是戳碰了自己底线的事。例如面对八佾舞于庭的季氏,孔子便是怒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但是更让孔子生气的是,自己的徒儿冉求居然还帮着这个无君无道的季氏敛财,孔子即刻就将它除名了,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看,愤怒的孔子发话了,打的就是这个欺师灭祖的家伙,大家都不用给我面子。

其实对于孔子来说,学生多了,糟心事也就多了,又怎么可能不生气呢。估摸着许多老师面对熊孩子也是深有体会。比如说宰予大白天睡懒觉,孔子气得都飚脏话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是我们GET了一句怼人的成语“朽木不可雕”和一句骂人的俗语“烂泥扶不上墙”。


还有一回子路问孔子说:“卫国国君请老师去处理政务,老师会先做什么呢?”孔子说:“当然是先正名分咯。”子路听了,忍不住回了句:“老师啊,你太迂腐了吧。”这可把孔子气得,直接骂道:“野哉由也。”


那么既然孔圣人该生气的时候也生气了,我们又该学他什么呢?


对于小君来说,孔圣人面对愤怒,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发火有技巧

 
MY ONLY DREAM
 

首先是不迁怒。


所谓的不迁怒,便是不乱生气。凡事就事论事,而不乱生气,不将自己的怒火转嫁到无辜的人、事、物上。


成年人的不堪,往往在于胡乱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就比如之前北京的正黄旗大妈,对让座稍稍慢了些的小姑娘的怒怼。且不说,因让座慢而骂人本就不对,更何况上升到对所谓“外地人”的歧视,就更让人不齿这位大妈的素质了。


其实往往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宣泄大多来自迁怒。心中积郁的不能很好地排解,便往往寻着个事端发泄到不相干的人与事物上。


很多时候,便会造成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不经意地迁怒,将怒气在传染、转移的过程中,或许将形成恶性循环,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或许那位正黄旗大妈或许也没有想到,也许由于生活中小小的不顺,胡乱迁怒一番,结果造成了自己的社死结果吧。

其次便是,在充分表达出自己愤怒的情况下,并不会失去理智莽撞行事。


圣贤亦有喜乐,然而有修养的人“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当然,对于聪明人来说,及时就事论事的发火,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而盲目无端地扩大怒火的伤害范围,则容易让事情失控。


因此,如何有效发脾气也是有技巧的哦。篇幅问题,我们下回来讨论这个问题哦。别忘了关注小君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