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青烟散入五侯家。
你可知,作为唯一一个以饮食命名的传统节日寒食节,一直到唐代它都是我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地位亦在清明之上。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演变,它却渐渐地与“上巳节”一同成为了清明节的附属品而被淡忘了。
寒食节,旧时亦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它的时间确立在农历冬至之后的第105天,一般恰好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寒食节最大的特色,顾名思义,就是禁烟火,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在旧时,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家家户户皆熄火停灶,祭先人。
寒食
唐朝 孟云卿有诗云: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可见古人寒食是为纪念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名臣义士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受迫害而流亡它国长达十九年。介之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不惜“割股啖君”,佑助重耳。当重耳终于归国继承王位,大举封赏与他一同患难的群臣时,因公务繁忙而不及封赏介子推。后得闻介子推隐居绵山,重耳派人上山邀请归隐的介子推入朝为官,却被介之推拒绝了。为迫其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拒不言禄的介子推竟宁可抱树而死,也不肯下山。悲痛的重耳感念其忠臣之志,便将其葬在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这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是个悲壮的故事,却不一定是真相,据《左传》记载,介子推最终选择归隐绵山,晋文公还将绵山田产封赐给他。
节
日
起
源
看来寒食节与介子推并无干系。
所以我们继续看看关于寒食节源起的另外两个说法,
或许真相就在其中。
禁说烟
上古时期生火极其不易,然而当时的人们也坚信若寒食这日不禁止烟火,会导致大风冰雹,影响作物的生产。
因此为了保护火种,也为了保证风调雨顺,官府会举办祭祀活动,将燃烧了一年的旧火种,在寒食节这日熄灭,并让百姓们提前准备好冷食,严格执行禁烟令,甚至还有专人查验。
禁火说
禁烟日之后,火种需被重新点燃,古人谓之:“改火”,也叫“请新火”。
当然,改火的目的还在于防止仲春时节的山火。《周礼》有云“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按《周礼·月令》所记载,春季属木德,因而惧火,此时又是火星出现的时节,因此从五行生克的角度说,春季易起火,因此才有了都城中遍街摇木铎禁火的风俗,而慢慢地就演变成了寒食风俗。
节
日
习
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