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是受伤的意思,明夷则是光明受到损害的意思。一方面明夷的卦名来自于卦象,日落于地下便是光明之伤。而一方面明夷随在晋卦之后,也说明了晋的进取太过于急切也会有所伤害。正如王安石的变法立意虽好,但推行太过于迫切也容易为政治生态和民生带来纷争和乱象,可能导致光明之伤的明夷境况。而明夷,对于君子来说亦是个忧患的时代,在艰难的时代,君子更要固守初心正道,充分保护好自己,亦是保护好社会的良心火种。
明夷的结构是下卦为离为火,上卦为坤为地。火在地下的现象就如同代表光明的太阳隐没入地下,因此天地呈现一片晦暗,故卦名称明夷,意思是光明之伤。
明夷卦辞


卦辞:利坚贞
很显然,明夷也是个相当艰难的时代。当暗无天日时候,最是难辨前景,这是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阶段。
因此,前景不明朗自然对将来就难以有明确的规划,当下的一切工作都只能摸索着前进,因此此时不宜做关键性的决策也不适合太大的举动。就如同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下就很充分获得足够的数据和模型来推测下一步的走向,此时贸然做决策很显然风险是相当大的。
对于古人来说,这种晦暗的生存环境更多体现在官场上。明夷时代就如同昏君在上,世道黑暗。昏君不同于暴君,或许也有着积极地追求却碍于认知和能力的不足而难以做出明正的决断,甚至容易被小人所利用。
在这种政治生态环境中,更是不宜有大作为。若方向和措施不正确,越想大有作为越是容易劳民伤财,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因此,明夷卦辞“利坚贞”便是便是在此艰难的时期,宜静不宜动,坚守当下至少能维持稳定的局面,而不至于让形势变得更坏,若是有大动作,那么前景说不定将相当危险了。
明夷六爻


初·九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明夷以日落之前飞鸟归巢的比喻来说明,君子见微知著,在回晦暗时期即将到来的时候就能察觉生存生态即将发生改变而早早做好蛰伏回避的准备。
初九居于明夷之始,其实社会生态其实还未发生太明显的改变,但有能力的人总会有先见之明,可是平庸的大多数人却难以察觉局势这种细微的变化。因此即便初九即便再如何苦口婆心劝告自己的上级估摸着也很难被相信,因此初九果断的选择退避逃离,避开即将到来麻烦。就如同傍晚归巢的鸟儿一样,总能在天黑之前及时归巢这何尝不是一种见机之明。
但平庸的人没有先见之明,自然无法理解君子的这种行为,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非难了。
其实对于君子来说,这种境况也是相当为难的。此时社会和市场生态不明朗不宜有大动作,但于上司来说对于有才华的人充满期待希望其能有所大作为,这种期待与当下的局面是相悖的。因此若君子不能取信于上司,若有意消极被动不作为自然会被猜忌,若妥协顺从上司的决策,造成损失又将背锅。既然如此,君子为明哲保身,只能果断离开,选择蛰伏。毕竟,在这种关键时刻若上司无法给予相当的信任,那么不管是虚与委蛇还是还是无奈顺从,对于团队和个人 都是相当不利的,亦属不义,所以君子不为,宁可选择离开。
六·二
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明夷其实也可以视为光明与黑暗的对抗,因此上下两卦一者为明,一者为暗。很显然处下的离卦为明,而在上的坤卦为暗。大多数人将明夷中的明暗之争视为明君与昏君之争,但小君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明夷中明与暗的关系,更像是困境中理智与蒙昧的交锋。君子代表的是能洞察先机明智处事的小部分,而被黑暗所笼罩的则是遇事仅凭本能行事的普罗大众。每每遇到关键时刻,往往明智的君子容易被平庸蒙昧的大众所猜忌所中伤,这又何尝不是光明之伤呢。这种时刻再有能力的君子也难以力挽狂澜,只能选择或遁逸蛰伏,或者顺势而为略施小补救,即便心有余也难有大作为。毕竟明智的小部分,已难以抵抗蒙昧的群体,越是对抗将受到越大的反噬,这便是明夷卦辞所说的“利坚贞”。
而六二柔居柔位处于下卦之中,显然是中正柔顺的明之主,中正体现在他的明智而有能为,柔顺则体现在他的仁善。但即便是这样仁善有能为之主,在晦暗的时期也难免被中伤,因此爻辞称“明夷,夷于左股”。“夷”是伤,“左股”是左边的大腿。这样的伤势不致命,却使其行动不便而难有作为。我们知道周易各爻多采用象征性手法来表达字面含义。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明智的能人在关键时刻无法受到多数人的认可,因此很难做出最明智的决策。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于是,六二只能退而求其次,委婉圆融地在顺从民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出符合大局的策略,这样可以尽可能在不引起冲突的情况下尽量让局势不至于失控,不失为折中之举,也应了六二处中的中庸之道,顺民又不失正,在明夷之极,显然是吉的。



九·三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九三所说的其实就是即便在明夷之时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平庸大众的错误认知并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改变的,若要有所作为又得不到大部分人支持,那么冲突和掣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所为,但不能急躁而为,即便自己的能力和认知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稳扎稳打。
面对大部分不明就里的人来说,唯有步步为营,在看到成效和耐心地引导下才能逐步将阻力转化为助力。
所谓“明夷于南狩”,南是前方也是明亮一方,南狩就是前往狩猎除害。“大首”则是暗方首恶,在卦中所指就是与九三敌应的上九,正是两阳相敌。因此,于九三来说,若要有所作为,核心问题需要解决,要解决的问题也很明确。但毕竟所牵涉的面太广,要让事情往正确的方面推进,必须先扭转大众的认知观念,这种事不宜急,急躁反而容易激起反抗的力量,因此爻辞称“不可疾贞”。
六·四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明夷卦由六四开始,从明体进入暗体,此时君子已了解到蒙昧的思想已成为主流,势不可挡,即便最有能为的君子也难以逆转局势,因此有为之士能做的就是弃暗投明,将自己的才华施展于更有前景的事情上。
爻辞中“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便是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充分了解问题,但六四深入了解大众认知误区的原委后,深知这不是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于是果断离开改换门庭。
有能力的人大多会有能够逆天改命的自信,越是困难越有挑战越是能体现自己能力的自信。然而这世间并非事事都是凭一己之能就能扭转乾坤的,往往很多事是一人之力难以施为的。所以聪明人在这种时候会选择及时抽身,寻找更适合自己平台。若坚持一意死磕,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往往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过是两败俱伤罢了,得不偿失。

六·五
箕子之明夷,利贞
六五爻以历史人物箕子为例,说明在无力改变环境,又不能抽身离开的时候,应该如何在晦暗的环境中坚守初心并保护好自己。
箕子是殷商的太师,纣王的叔父。孔子在《论语·微子》中曾提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而这“三仁”其实就代表着在晦暗的乱世中,君子的三种处世之道。微子就如明夷六四,道不合不相为谋,改换门庭继续发光发热。比干则反其道以身死谏,最后留的千古美名,但实际上对局势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显然《周易》的作者并不提倡。
而箕子则作为纣王的叔父不能弃纣王而去,又不能改变时局,只能每日弹唱“箕子操”泄心头之愤而被纣王当做疯子贬为奴隶,关押起来。即便如此他依然相信刚明的力量是不可能泯灭的,因此坚守正道不向晦暗的世道妥协,这便是小象中所说的“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箕子的事例告诉我们的是,在环境不可改变又不能离开的时候,不向黑暗妥协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有用之身。若向比干一样“谏而死”只会让更多人惧慑黑暗的威压并起不到正向作用。此时君子能做的就是“用晦而明,藏巧于拙,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心怀希望,隐藏好自己的实力,待机会出现时,再发挥自己的能为实现自己的志向。
上·九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从爻辞我们可以知道上九是明夷卦的暗之主。前五爻皆言“明夷”,因此都是被伤之明,唯有上九不言“明夷”而说“不明,晦”,因为他本身就是伤明之暗,自然就是“不明”的晦暗。是造就蒙昧和认知偏差的根源。
历史上自古就有“愚民政策”,让大众陷入认知的陷阱就能更方便上位者操民意,以如今的说法其实就是利用信息差来获取利益,或是以权势威压来蛊惑人心。很显然这并不是正义的行为,它虽能获得短期的利益,但长久以往并不利于团队的健康发展。虽然掌握主导权的人能为所欲为一时,但最终也不过是拉着整个团队堕落罢了,而不思进取的个人与团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这便是“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境遇。得势时能有多光彩照人,时势时就有多落魄。
结语


所谓明夷,其实简单说便是明智与蒙昧之间的抗衡。
看过《乌合之众》的人或许对于,群体的盲目与冲动印象深刻。而明夷卦六爻中的六个场景事实上就是为我们展示了,明智的人如何去面对群体的盲目和冲动所带来的影响。
此时对抗绝对是下下之策略,唯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委婉行事,退必曲折也是不得已之举。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