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值千金,还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它,是这个王朝的陪葬品

儒家藏单 2024-04-29  284




>>>>> 因茶而生之器 <<<<<

2011年的511日,一只南宋的兔毫建盏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110万英镑的高价,折合人民币高达1174.8元,震惊了圈内人。


五年后的2016年915日,美国纽约的佳得士拍卖行再次以高达11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828万元的高价,成交一只南宋滴油建盏。国人都为此震惊了,自此建盏在国内掀起了一波热潮,至今依然是最受欢迎的茶盏之一。


两只在境外拍卖行拍出破纪录高价的束口建盏,让建盏在国内茶圈打了个翻身仗。此时国人才惊讶地发现,在我国历史上沉寂已久的建盏,早已被日本奉为国宝。号称“天下第一盏”的曜变天目,其实,就是建盏中最为稀有的釉色品种。


如今世界仅存的三只完整的“曜变天目”都被日本人小心地供了起来,而我国却只有一只2009年在杭州发现的残品,这不禁让国人地内心有些受伤。对于小君来说,建盏一直在国外尤其日本更火倒也不奇怪,毕竟这是由于我国茶文化发展历程所造成,简单地说,建盏地沉寂是文化发展地自然淘汰。


其实建盏,可以说是专为点茶而生的专属茶器。


中国茶文化的历程,萌于魏晋时期,兴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茶文化的发展,饮茶的方式也随着制茶工艺的发展而改变着,自然茶器也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着。在唐朝之前,茶器、酒器甚至食器是不分家的,自《茶经》问世后才渐渐发展出了专属茶器。而盏,便是晚唐因茶事兴盛而出现的茶器。


只不过,唐朝文人雅士多受《茶经》影响而爱的是“青则宜茶”的越州瓷,而贵族们则喜欢细腻而金贵的白瓷。相对来说,不管是青瓷,白瓷都能将茶的汤色衬托得越发盈碧,饮绿茶为主的唐朝人来说,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历代茶人,选择茶器多以白为贵,黑瓷则基本用于民间。唯独宋朝皇帝宋徽宗认为“盏色贵青黑”。


关于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到的“盏色贵青黑”,蔡襄在《茶录》中有进一步的解释:“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PRACTICE IN TROUBLE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不管是宋代茶学大家蔡襄,还是文人皇帝宋徽宗对建盏的推崇,都因为建盏是宋人最爱地活动——点茶的专属器具。


要说点茶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如今国人对搓麻将的喜爱,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对于这款全民热潮的活动,怎能没有专属器具,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颜色紫黑,釉面光润似锦缎的建盏运应而生。


除了颜色紫黑更显汤沫乳白外,建盏的形制也是充分地适应了点茶的特色。例如建盏的高度和口径比例多是1:2相对来说更适应点茶活动中的击拂、取乳、观赏茶山水。而建盏多为束口或是敛口设计,这也是为防止点茶中茶汤溅溢而设计。建盏胎粗釉厚,使其蓄热时间长并且隔热效果好,即可让点茶活动中的挂乳效果更好,也不至于杯热烫手,且不失两全其美么。


由此可见,建盏在宋代这般兴盛,正是因为宋人因茶择器的结果。实际上,对于宋代的人们来说,建盏也只是作为点茶专用的器具。而生活中闲饮,他们也多是选则寻常的青白瓷茶器。



从蔡襄的《思咏贴》所云“大饼极真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可见,作为点茶大家的蔡襄,在平日里送好友茶具,选用的也是“青瓯”而非建盏。


由此可见,建盏是在那个特定时代,因特定条件而兴盛的茶器。当点茶传入日本后,便渐渐退出中国的茶文化史后,建盏在后世渐渐沉寂,却在发展出抹茶茶道的日本备受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今建盏的翻红,让更多人了解当年那一段茶文化盛世。但是小君更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茶文化的传承和茶器的演变中虽然也遗失了不少美好的点滴。然而很多时候,这种遗失并非断代,而不过是文化在演变过程中的自然发展和淘汰罢了。


虽可惜,却也更让人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美好。


茶 器

v

end

声明:本文使用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