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万事顺遂
今年除夕不放假,
不过却也为幸运的打工人们
挣得了难得带薪假期。
所以,
今年过节估摸着大家相互的问候
或许将变成:
今年除夕你放假了么?
2024春节
除夕,自古便是中华大地上隆重时节。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有在新年逐除疫鬼的习惯。及至周朝秦代,皇宫中每年岁尽时便要举行“大傩”仪式,敲击鼓声来驱疫,称之为“除逐”。《吕氏春秋》云:“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这便是古人以阴阳转换的方式来驱邪祈福的仪式,而今“除夕”则有除旧迎新之意思。不过“除夕”的名称最早便要到西晋的《风土记》中寻找了。
如今除夕最隆重的仪式莫过于合家团聚一堂一同吃年夜饭了。至于年夜饭的习俗亦是始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年前的流传,时至今日长盛不衰。南北朝诗人徐君倩诗《共内人夜坐守岁》云:“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随着年代的更迭,年夜饭的称呼便越发的多了,如宿岁饭、团圆饭、团年饭等。不过不管称呼如何改变,有一样东西确是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那便是鱼。鱼音谐“余”,正所谓“年年有鱼”便喻示着“年年有余”。除此之外南北各地的年夜饭便各有千秋,便是那主食,北方人少不了一盘饺子,因此在北方除夕的饺子也被称为“更年饺子。而南方人则大爱又甜又糯的年糕,所谓“年糕”便是“年年高”的谐音,寓意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美好期待。
春节历史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极尽所能让年夜饭更显丰盛隆重,有仪式感。唐朝的年夜饭是以屠苏酒拉开序幕,以各类向老香料草药炮制的屠苏酒据传“元旦饮之,辟疫病一切不正之气”,因而便有晏殊的“屠苏酒绿炉烟动,共献宜城万寿杯”。
而南宋宫廷御厨则喜欢在春盘上叠金字塔,并饰以金银扎花。而如今北方人最爱的饺子亦是来自宋朝,《东京梦华录》便有载:“汴京市食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双下驼峰角子。”而年糕的年代则比饺子还要早,早在汉朝便有关于“糍”、“饵”的记载便是早期的年糕,南北朝的食谱《食次》中也有关于“白茧糖”做法的记载“熟炊林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粱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这不就是年糕么?在明朝的年夜饭中,年糕早已必不可少,崇祯年间的刊物《帝京景物略》便有记载“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据传清朝皇宫中的这顿年夜饭为了体现满汉公平,因此才出现了满汉全席的大排场,但民间亦不失精致与丰盛。如清代富察敦崇便在《燕京岁时记》中载:“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
春节文化
而如今的年夜饭则更注重健康与美味的协调,当然也少不了那合家团聚的仪式感。当灯光流泻,觥筹交错间,人人将笑意写在脸上,也将新年的喜乐写在了脸。此时,举杯是送走旧年月,更是迎来新气象。
这便是:
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此时,团圆
共辞旧,喜迎新。
PS:
除夕作为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节日展示。代表我们民族文化核心五伦价值观,代表我们民族文化的人生意义:所有个人成就上告天地父母,下慰夫妻子女亲人朋友。
我们民族文化的世界观通过这样的节日展示我们民族世界观:我们是亲情的世界观,我们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