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少年成名
若要评宋朝最深情的词人,那么柳永必须位列榜首。
一首《雨霖铃》,当年便让我的语文老师赞不绝口,也因此勾起了我对诗词的喜好。只是当时年少,只知柳永的真,却不懂他的无奈。
柳永的出身注定仕途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以儒学闻名于世,曾先后仕于南唐和北宋,据传柳永便是出生在其父亲的任所,自小耳闻目染父亲的听讼断案,因此小小年纪就立下了修齐治平的大志。
不过胸有大志的柳永少时也曾因顽皮而逃学,为让母亲气消便写下了《全学文》以道志向,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而后,便是以一首《题中峰寺》,博得家乡人的认可,获“鹅仔峰下一支笔”的称号。然而获得家乡的认可只是踏上仕途的序曲,若想光耀门楣还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十八岁的柳永便收拾行囊,动身参加科举。
回首江南
前往汴京的途中需要经过杭州。
江南是个好地方,君不闻“人人尽说江南好,有人只和江南老。”而然路过江南的柳永感于这旖旎风光,如画美人,写下一首《望海潮》不想竟名满天下,成为烟花巷众美人最受欢迎的座上宾。
温柔乡中,一醉便是六年。六年后柳永整装再出发,带走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期许,还有他在江南的才名。到京城后,他发现自己的词作早已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本想才名加身,功名应如探囊取物,因此柳永放下豪言,称:“定然魁甲登高第。”不料,一连两次科举皆榜上无名。这让年轻的柳永很受伤,他不明白自己才名早已火遍大江南北,为什么就是入不了考官的眼。
激愤中便写下一首《冲天鹤》以抒心心中不忿: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旅行
一番发泄后,柳永还是收拾心情再战考场。终于,第四次科举柳永上榜了。
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宋仁宗对他的《冲天鹤》相当不满,便在放榜前写下朱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言封杀了柳永的仕途。
绝了功名之念,柳永只能辗转于江湖。自此,他立牌:奉旨填词柳三变,以填词听曲度日。
他的才华虽不被朝廷认可,却在烟柳青楼游刃有余。在这烟花之地,他以真诚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他真诚的对待那些生存于社会底层的歌姬舞女,以词临摹她们的绝世姿容,刻画她们的孤独清冷。他对她们的同情是真诚的,用最诚挚的文字盛赞她们高贵的灵魂。而他也收获了这些底层女子们的爱戴,受到她们的热情追捧,更是因此改变了词坛格局,让宋词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娱乐方式。
据传当年柳词之盛,可谓是“有井水处就有柳词”。
但对于柳永来说,词名终究是身外物,他所追求的至始至终是“学而优则仕”。因此,在他50岁那年,听闻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屡次落选的士人放宽录取标准后,柳永决定再战科举。
心归何处
于是,第五次科举柳永终于榜上有名了,终于可以收拾行囊到浙江睦州上任团练使推官。初入官场时,他的烟柳词名使得他风评不佳,但他不予辩解,只是一扫浮华之气,一心做实事。
柳永的努力终于获得同僚们的认可,吕蔚向仁宗写信推荐柳永,称其应该得到重用。然而仁宗依旧觉得柳永“薄于操行”而不予改迁。
但是柳永还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调任往余杭。在余杭期间他办学堂,建义仓,修桥铺路获得百姓爱戴。仁宗宝元二年又被凋亡浙江定海任盐监官,上任后他设置新部门,杜绝了职场贪腐,切切实实为百姓们谋了福利。
一番努力下,他终于获得了一生最高的职位:屯田员外郎。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不过是个顶着乌纱帽任人驱使的杂官而已。
身后名
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柳永愤而辞官会崇安老家。然而途径润州时,他想起了少年时题诗的中峰寺。他的声名起于此,最终他的生命终于此。
柳永在中峰寺去世后,据传他的身后事是众歌女出钱出力办的。
她们安葬了他,凭吊他,纪念他。
他温柔善待的人,终于为他的人生画下圆满的句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