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多加衣服,愿君多珍重:寒衣节体现国人朴素的生死观

儒家藏单 2023-11-13  257

寒衣节

寒衣时节·缅怀祭祖
·寒衣祭祖日·

农历十月已入初冬,

此时秋韵尚存,但秋风已老,

当寒露伴着末霜,方觉今已寒于昨日,

因而《诗经·豳风·七月》便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说。

01

关于寒衣节

【今日寒衣】

此时,家家都还是添置御寒衣物,若再旧时,远方的游子,戍边的将士们亦是盼着家中寄来的寒衣服。因而杜甫有诗云:“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宋代的朱敦儒则叹“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国人素来“事死者,如事生”,因此每每添置寒衣的时节,亦不忘为故去亲人们备上一份防风御寒的衣物,以此来祭奠先人,寄托哀思,因而这也是个温暖且充满关怀的节日。


寒衣节,亦称授衣节,它同清明节、中元节一同被称为中国最重要的三大祭祀节。其源头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天子始裘。”寒冬来临时候,帝王披上厚厚的冬日衣袍,昭告天下:凛冬已至,人间冬安。此时,一场隆重的冬日祭祀亦是不可少的,帝王带领着群臣,祭拜神明,祭祀先祖亦,同时还需颁布新历,慰劳农人。



01

寒衣节起源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那么何时民间开始兴起烧寒衣的习俗呢?据传源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传说秦国统一六国后为守护华夏文明,便招募天下民众修筑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有位叫孟姜女的新妇,他丈夫婚后不久便被征募走了,许久都不曾见上一面。眼看入冬天气越发寒冷,挂念丈夫的孟姜女便带着冬衣千里迢迢去寻夫。但是绵延千里的长城工地她都训了个遍,就是没见到丈夫,此时她已心知自己的丈夫凶多吉少了。伤心欲绝的孟姜女放声恸哭,上苍被其感动,崩塌了段城墙才露出其下累累青砖白骨,让孟姜女找到丈夫的以姓名。伤心的孟姜女收殓了丈夫后,便将带来的寒衣一一烧掉以寄托哀思。自此,后人纷纷仿效,久而久之渐渐就形成了寒衣节的习俗。


作为民间祭祀的习俗,关于寒衣节最早的书面记录在宋朝。《梦梁录》中详细地记载道:“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给赐。百官入朝起居,衣锦袄三日……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东京梦华录》亦有“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之说。可见到了宋代,寒衣节早已是相当受重视的节日了。

03

寒衣节传承

明朝时期,《帝京景物略·春场》中亦有记载寒衣节的场景:“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之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由此可见中国人朴素的生死观:活着,被关心;事后,被惦记!


在国人的心目中无论生与死,天冷加衣,嘘寒问暖亦是生活中,表达关怀方式的事。即便到了那未知的世界,我们一样希望先人们能体会人间的冷暖,一样希望他们能够过得好好的,这对于活着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慰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