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告别炎夏,天时已入秋。
古人云:一叶知秋,
北地梧桐片叶,惊落秋意,
而南方盛夏虽消糜烂,
暑气却依旧,
唯有入夜那一抹微凉,
捎来些许秋衣,
方惊觉时序已更迭。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所谓“揪”,意为“敛”。
自立秋伊始,阳气渐收而阴气渐长,万物生长向熟而敛。此时,果蔬禾谷成熟,人间收获,是为秋。
因而,《历书》有载:“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来源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古人依天象,在商代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而后又循天时,于周朝设置: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气。这,便是如今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立”意为始,节气中的四立便是四季伊始,而“立秋”,便是拉开了秋季的序幕。
据《梦梁录》记载,宋代宫廷每逢立秋这日,太史官便会立于梧桐树下,紧紧盯着那梧桐叶。待有片叶飘落便会高喊:“秋……来……了!”这喊声一人传一人,口口相传便响彻天下,是为“报秋”。
而都城外的女子与儿童则争相购买楸树的叶子,因其音与“秋”同,执楸叶,便有迎秋之意。若立秋这日,将楸叶裁剪成花形,簪上发髻,便可保一秋平安。
立秋三候
HELLO 秋天你好
初秋盛暑未消,但因循时序,物候却已悄悄更迭,秋意将随时光流转而渐浓。
一候|凉风至
此时虽已入秋,但暑气依旧盛,然而风起时,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丝微凉。尤其是入夜后,微微风起,才让人惊觉,秋已至。
二候|白露降
初秋时节,午热夜凉。冷热交锋让空气中水汽蒸腾,每每朝阳未升,草木的叶片上便已凝结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入秋后,秋蝉感阴而鸣。便如诗所云:“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寒蝉鸣兮秋草腓。”
立秋习俗
啃秋瓜
《岁时风俗》云:“立秋食瓜,日咬秋,可免腹泻。”西瓜,是夏秋之际的仪式感,再没有什么比炎热,一块冰镇西瓜更消暑了。
因而在这暑盛依旧的立秋日吃西瓜,便被称为“咬秋”、“啃秋”,以期祛暑气,免痢疾。
贴秋瞟
炎热的夏季,不免胃口差,饮食也清淡了许多。然而,待那秋风一起,人们便要开始吃肉进补,为“冬藏”积蓄能量了,这就是俗语所说的“贴秋膘”
汪曾祺便在他的《贴秋膘》文中提到北京人贴秋膘的霸气:“足蹬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
啃秋桃
江南一带,立秋要食秋桃。据传,这一日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啃上一个大秋桃。不过吃完桃子还没完呢,还要把那余下的桃核收藏起来,藏到除夕那天,将这个桃核丢入火炉中烧成灰。
完成这个仪式,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灾疫了哦。
立秋习俗
立秋
8月8日
START OF AUTUMN
立秋一庚数末伏
公秋爽·母秋凶
七秋样样收·六秋样样丢
START OF AUTUMN
或许许多人会以为,年年立秋都一样吧。其实不然,今年的立秋就很特别。那么特别在哪里呢?看看以下三点大家就明白啦。
早立秋
每年的立秋有早有晚,一般来说,将农历六月份的立秋称为“早立秋”,而拖到农历七月则叫做“晚立秋”。这立秋的早晚差别,就在温差和收成上。俗语说:“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因为,立秋晚的年份,天会冷得迟一些,相对来说,收成也会好一些。
然而,今年立秋的农历时间是在六月廿二,显然,今年属于早立秋了。
公秋母秋
或许有朋友要好奇了,秋季也分公母?当然,这是俗语的说法了,俗语说:“公秋爽,母秋凶”,因为“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由此可见,公秋要比母秋凉快多了。
那么公秋母秋这么分呢?一般立秋日,夏秋节气交接时间在中午十二点前,就称为公秋,如果节气交接点中午十二点后,那就是母秋了。
今年立秋的节气交接点在公历8月8日上午的2点14分,很显然今年属公秋了,看来今年的秋季会凉爽的更早一些哦。
秋包伏
古人有“立秋一庚数末伏”的说法。因此,一般来说,立秋后还有一伏,不过根据庚日与立秋日的关系,还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来说,庚日在立秋,便称为“伏包秋”,若庚日出现在立秋之后便是“秋包伏”。今年的立秋日在8月8日,而立秋后的庚日则在8月10日,很显然今年是秋包伏了。
那么秋包伏的特色,看看这句老话大家就懂咯“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
立秋习俗
喜迁莺·梅雨霁
宋·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