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可见,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且,中伏的时间往往也比初伏和,末伏要长。就如今年,中伏的时间足足有2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持续20天;
这二十天不但酷热难耐,还不时伴有雷阵雨。炎热之中的落雨,网友曾开玩笑,这不啻“天降开水”,因而暑热夹杂湿气,更容易让人出现不适的状况。
冬病宜夏治
然而在这暑湿交加的时节里,对于古人来说确是驱寒气,治冬病的好时候,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俗语“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何谓“冬病”,常指因冬季受寒而容易发作的症状,例如过敏性鼻炎、风湿、慢支等之类~而“冬病夏治”便是趁着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
毕竟自然界中,阴阳都是处于平衡状态,若地表热,则地里凉;阳气充足时,却也伏阴在内。人体亦然,体表虽受外界影响而表现出燥热的现象,但身体也是“伏阴在内”,而表现出“外热里寒”。因而便可在此时着手调理因寒气而伏的“冬病”。
如何冬病夏治
那么中伏驱寒“治冬病”要如何做呢?看下来你就知道咯。
出汗排寒
出汗是人体调节代谢和体温的方式。因而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多出汗确实能够改善循环,并且有助于加快体内风寒湿气的排出。《传家宝》里便有云:“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因而夏季驱寒,最宜来碗辛热温补的羊肉汤,或是暑气不至于太旺的早晚,来个闲适的运动,比如散散步,微微出点汗,便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此时也要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并更换汗湿的衣物哦。
煮面吃姜
俗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可见三伏时期,最宜面食。为什么呢?因为盛夏小麦正当时,当季饮食最养人。
且小麦味甘性凉,富含淀粉蛋白质。因而不但清热消暑,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在普遍胃口不佳的夏日里,Q弹顺滑的面食,最是好下口,一碗热腾腾的面汤喝完,微微出上一身汗,既舒爽,还可祛湿排寒。
而“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宝健康”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了。伏夏池江,可解外寒,温内涵,还可开胃健脾护中焦。
喜欢甜饮的朋友还可以用姜丝红枣煮红糖,也是温阳驱寒的好选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