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也有失手时,悟新一偈嘲惠能

佛家藏单 2023-05-11  313




>>>>>所谓透彻<<<<<

所谓禅悟,到底到那个境界才算是真透彻呢?


神秀说:“深入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然而他的师弟惠能却更进一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并因此获取衣钵,连夜南下奔逃,终成禅宗六祖。


可是宋代有位死心悟新禅师却批评起了惠能六祖不够透彻,偈曰: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这波声讨可谓相当犀利。既然六祖悟得“空”又何必把自己的偈子题在墙壁上呢?明明自己的偈子上说了“本来无一物”,那为什么还要接受五祖的衣钵呢?这岂不是相当矛盾么?


悟新禅师对六祖的揶揄自然有人是不满的,因此宗昊禅师也根据悟新禅师的诗发了言:


“且道钵盂是物不是物?若道是物,死心老亦非丈夫;若道非物,争奈钵盂何?”


宗昊禅师显然在为六祖辩解,他说:“若要说这钵盂是不是物,就要看人们从什么角度去看待了。若说钵盂是物的话,那么悟新显然也不能算丈夫;可若要说钵盂不是物的话,那争不争又有什么意义呢?”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其实关于这事的解释,小君还是比较信服南怀瑾大师的说法,他说写下偈子的时候,惠能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悟得的佛法虽高于神秀,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他之悟得空。因此五祖夜半特地再为他讲解了一遍《金刚经》,惠能方悟得“真空妙有”“万法不离自性”。因此,直至他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方是真彻悟。


毕竟,人的成长是有过程,而所悟亦有程度之别。


而悟新禅师的偈子机锋犀利,却是提醒人们,《金刚经》中所谓“无所住”,并不仅仅只是“空”,执着于此,便是“法执”。其实从死心悟新禅师的名号,便可以更简单的来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死心悟新”,必先“死心”得“空”,而后“悟新”得“有”。这方是“空”不离“有”,而“有”不离“空”。若只执着“空”或是“有”,便是偏离了中道而执了边见。


作为黄龙宗的传人,悟新禅师早已弃绝一切俗世追求,对于他来说俗世一切皆是虚妄,又何必挂怀。若仅执此“空”,那么心中一无所住,便如当下的“空心病”一般,生出的唯有空虚厌世的情绪。



然而悟新禅师则将弃绝世俗而“空”的心,了无挂碍地容纳这世间的一切生机。春花秋月,一任过眼,云卷云舒,无心无念。


正如南怀瑾大师所言,所谓“无所住”应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信念永不停留,来去自如。而非弃绝信念,执着于空。


任何道存在都是相对存在。对于六道轮回的众生,缘起性空是道。因果法则主宰未觉悟众生。这是信念。也可以理解为执念,但未到觉悟之时这就是道,到了彼岸,是否还是这样未知,至少通往彼岸的道上是这样。




如行云流水 而不执空


v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