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不一般,高温峰值即将被突破

道家藏单 2023-07-11  297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关于三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所谓的“伏”,便是一年里最热时期的标志,亦称“伏邪”,就是“六邪”之一的暑邪。所谓“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三伏”代表着入伏后,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


《历书》所言的“夏至三庚便数伏,”所言便是夏至日往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而“庚日”则是以“干支几日法中”带有庚日的那天。而中伏则是下之后的第四个庚日,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2023三伏时间 

由于每个“庚日”之间的间隔是10天,一般来说初伏和末伏的时间是10天,不过每年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同,因此中伏的天数就会随之有变动。


相对来说,今年就比较特别了,一般的三伏天在30天左右,不过今年比较特殊,由于入伏早,因此今年的中伏有20天,所以今年完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持续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持续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持续10天。


此处小君有个高温预警: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增暖效应逐渐显现,2023年的全球气温将高于2022年,不过这还不是最惊喜的~据气象专家预测,2024年的气温估计将会突破一个临界值,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


入伏需注意





三伏天最大的特色便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个一年中最燥热难捱的时节,其实还是有些小诀窍的。


毕竟自然界在冷热之际,还是会保持着自己的平衡调节的,因此三伏时节地表虽热,但是地里却蕴藏着凉意;阳光虽充足,却伏阴在内;而我们的身体亦是以外热内寒进行自我调节。

这恰如儒家所谓的中庸,折中无过,也无不及吧。因此,极致的寒暑中,顺应自然,平衡度日,才能健康长久。


因此,三伏天切忌贪凉、贪冰、贪爽太过。《黄帝内经》有载:“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极端的冷热冲突,反而会让身体失衡。



夏季怎样预防中暑?

那么,在三伏天我们可以以如下的生活方式,来跟自己的身体和平相处。


// 凉饮


三伏天清凉解渴不在吃雪糕、喝冰饮,过多的冰饮凉食反而会让身体失衡。毕竟《黄帝内经》也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凉水入喉,经脾胃运化才能润泽全身。这润化是需要能量的,过度饮食冰凉则会降低运作的能力,非但达不到解渴的效果,还容易生病。


针对三伏易渴,我们就要有针对的应对。所谓“渴”便是“失津液”,于是以化生津液的食材,温润下口,反而效果更好。例如“津门忆,消夏舀梅汤”便可生津解渴、活络气血;再加入几片甘草,带着浅浅的甜味,亦可消暑。

// 食辣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便是顺应三伏天中我们身体“外热内凉”的规律。所谓的“内”,便是我们的五脏六腑。夏日因“外热”贪凉,反而容易使我们“内凉”的肠胃“感冒”。因此明代高廉的《遵生八笺》里也有提到:“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


因此,他也提到在夏日的饮食中,便可以加入些温养的紫苏、性热的干姜丝调味。或者也可以来杯姜丝枣茶,亦或是煲汤时丢下几片薄姜片,也是伏夏中跟身体和解的小诀窍。


// 多动

养生上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显然三伏天并不适合剧烈运动。此时阳气生发,淋漓的汗水容易带走阳气,造成损耗。


因此,三伏天的“夏练”更易“闲动”。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趁着一天阳光不大,气温不高的早晚时候,闲适地散散步,微微出点汗便可,此时人方微疲,喝口温茶,小适休息便可让人相当惬意,同时还可以改善夏日不易入眠的问题哦。




END

关注我,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