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词出处的《周易》,亦是其精神之源

儒家藏单 2025-07-04  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说起“革命”这个词,估摸着大部分人想到的都会是中华民族近现代的抗争史。


但你可知道,革命的精神其实在数千年前早就刻进了国人的骨血中。而“革命”二字,最早便是出现在中华思想的源头经典《周易》中。


《周易·革卦》中有云:“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在旧时,帝王受命于天,因此亦称天子,拥有天命,因此王朝更迭便成为革命,所谓“革”乃变革的意思,而“命”便是天命。天命易变则朝代更迭。当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革了商王朝的命,亦完成了周文王的翦商大业。而这意思革除落后的旧时代而建立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之举。

从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易》本就是周文王为完成翦商大业而进行推演,并研究事物发展背后客观逻辑的一本笔记,因此《周易》亦是一本充满革命精神的典籍。


我们还会发现,表达革旧弊而建立新秩序的词汇还有“鼎革”一词,亦是来自《周易》中的“鼎”卦和“革”卦。革卦所说的便是事物的发展总是要走到不得不变的趋势,正如革卦卦象所示,水火相熄势不两立时便是哦哦且需要变革的时候了,如何面对这趋势而革去旧弊便是革卦的关键。而鼎卦正如《系卦传》所云:“革物者莫若。”因为鼎乃食材,能将生的食材煮制为可入口的美食,而这便是将旧物逐渐革新过程。因此革去旧而鼎纳新,便又造就了一个新词“革故鼎新”。


但好秦朝之后,天子称帝。朝代更迭虽然依旧,但求正统,因此“革命”便不再被提起,直到孙中山再次提出了“革命”的呼声。

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的孙中山遭到清廷的通缉便逃亡了日本。此时日本报纸上报道的是:“ZHI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革命”二字让孙中山眼前一亮,他说:“革命二字出自,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以语,日人称吾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


自此以后,“革命”一词便开始被人们广为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一词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含义,如革新、变革皆可称为革命,例如新世纪以来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等,以及人们思想上的变革亦称为“思想革命”。


虽然,如今“革命”一词的意义更为广泛地,但事实上依旧没有脱离《周易》穷则变而易的基础,只可惜的是,《周易》的革命精神却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了。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