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而无所求”儒家先圣屡屡挫败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心态

儒家藏单 2024-10-30  54
而无所求

我们知道,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也是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的。只是作为儒家理想主义的践行者,他们政治主张是逆着时代潮流而行的,虽表面上备受各国礼遇尊崇,但于政治主张上却始终四处碰壁。


何谓理想主义者呢?就如孔子、孟子一般,对世界总能怀抱一种莫名其妙的积极乐观,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坚定前行,即便失败多少次也能保持着前进的勇气。这便是孔子所说的:“君⼦之仕也,⾏其义也。道之不⾏,已知之矣。”


那么,是什么让孔子与孟子在艰难的世事中,坚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并最终成就了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呢?小君认为最重要的便是两位先圣都具备了“为而无所求”的精神。


“为而无所求”是儒家在个人修行上的重要主张。对于儒家来说,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但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利益。毕竟,儒家认为,我们做每一件事的价值,在于“做”本身,而并不在于其功利的目的。

就如孔子,对周公推崇备至,对周礼高度认可却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虽生不逢时注定一生坎坷,却依旧坚持逆着时代潮流而上,希望能将战乱动荡的社会改造为以“仁”为内涵,以“礼”为形体,以“中庸”为行为准则的王道治世。


为了实现这心目中的“理想国”,他不计个人得失,不在意是否能功成名就,甚至在周六列国期间曾为了理想得罪权臣而身陷囹圄。也曾被围困陈、蔡间前是危图后是绝路,又绝粮草,瑟缩于绝境间,自嘲为“丧家犬”。即便如此,他也不曾放弃过内心的理想。


因为,孔子的一生所践行的便是“为而无所求”的人生态度。


而“为而无所求”,便是认准了当做之事,便尽力去做。不管有什么样的人事际遇,只需尽自己的本分去做便可。至于结果如何,不需要去考虑,凡事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过便无愧于己,这才是忠诚于自己内心,无愧于理想中大道的行为。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往往是功利的,人们习惯于设立一个目标让自己认准了一个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目标,而我们也时刻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衡量实现目标的付出与最终收益是否划算,并因此决定着我们努力和坚持的决心,也影响着我们情绪的波动,成则喜,不成则失落。


为  而无所求
2024.10.30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行到半途会选择失去动力而半途而废,只因功利的衡量,让我们远大的理想无以为续。


当一次次的理想无疾而终后,再回头看看儒家先圣那“为而无所求”的心态时候,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毕竟,当所求不再试为了一个功利的目标,而是为了每一个当下所应为而为时,便是我们所说的专注于当下。此时,心中没有了功利的衡量,即便明知不可成功,亦可坚持不懈而为,而这便是儒家先圣能让自己强大的内心“立于不败之地”缘由之一。


若当年乱世中四处碰壁的孔孟没有强大的心态,那又何来数千年来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呢?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所为而为。做当下众生需求的事而未考虑得失成败是一种人生态度境界,甚至提升到世界观。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只有众生需求的当做之事就尽心尽力而为,包括生命都可以为此而付出,生而为此的信仰存在和意义。这是儒家核心三观。当然与世俗的观念是相反的世界存在的。这样的人一生没有失败。而且崇高有意义。是纯粹的人!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