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理学<<<<<
在之前,小君和大家聊了朱熹和程颐这两位被后世误解的理学大家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程朱理学,以及它是如何被扭曲的。
说起程朱理学,估摸着许多人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的禁锢,和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女性的摧残。但是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也讨论了这这两句话出现的时代背景,和被误读的过程了。
可以说,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说,程朱理学有其出现的必要和必然性,但是程朱理学也有其本身的缺陷,但是它对后世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小君来说,关键不全在于其本身存在缺陷,而在于后期执政者对程朱理学的扭曲以及学术垄断所带来的弊端。
要了解理学为何对后世影响这么大,那么首先要了解儒学为何可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儒学所提倡的是以仁政来管理国家,这是相当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需求的。虽然我们知道,很多朝代,实际上实行的是内法外儒。以法家思想来实施法治和政治的运作,以儒家思想来完成伦理道德建设并强调仁政。
毕竟儒家运作体系毕竟太过于依赖帝王的个人修养,且儒家猛人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也没有充分照顾到上层大老板的感受。因此,到了汉代董仲舒便给儒家打了个“补丁”,便是兼采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一方面提高了皇帝的神圣性和绝对权威,这倒是让帝王们相当高兴。但君权神授的另一方面也对帝王有所警示:若帝王做的太不称职了是会触怒老天的,老天也会给予惩治的;但若皇帝做的尽职尽责,上天自然也会予与回报。然并卵,对于昏君这套威胁完全起不到作用,反而给后世的落榜生们留了个BUG。
然而,到了唐朝佛道兴盛时期,大儒们发现儒家的体系依然有个大BUG,那就是注重形而下之用,而缺乏形而上的完整体系,这时候儒家思想在佛道的冲击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着手开始修复儒家系统漏洞的是周敦颐。有趣的是,周敦颐却是武当传奇道士被道教称为陈抟老祖的徒孙。他借用道家的理念为儒家体系提出了“太极”的概念,并写了一本说明书叫《太极图说》。不过最牛的是周敦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徒弟,就是程颢和程颐兄弟。
PRACTICE IN TROUBLE
可以说,北宋是个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时代,科举制度的推行,全面打通的北宋社会的上升通道,使得一介平民寒士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改自己的命运。而这也使得读书人开始提倡思想自由的讲学之风,让儒学重回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成了士大夫中逐渐形成的自觉和共识。
但问题是身居高位的大儒有振兴儒学之心,却无埋头典籍之闲,于是在北宋振兴儒学的重任便在几位中下层官吏的身上的,他们就是北宋五子,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还有提出为天地立心的张载和写出《皇极世经》的易学大家邵雍;而南宋则有朱熹和陆九渊进一步将理学发扬光大。
但有趣的是,周敦颐、二程到朱熹本是一脉相承。然而二程兄弟俩在学术上却出现了分歧,于是朱熹承袭了程颐的学术思想称为“理学”,而陆九渊则承袭了程颢的理念,后来被王阳明传承为“心学”。
那么“理学”与心学是如何产生分歧,又如何传承呢?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下一篇继续聊。
儒家 理学
v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