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减少痛苦情绪的方式,叫虚舟境界

儒家藏单 2024-08-29  114



虚舟
虚己






庄子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当行船渡河之时,突然被一条船给撞上了,这时候人们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应。若这船上并没有人,不过是一条顺水而流的空船,那么人们往往自认倒霉,即便是脾气再差的人也不会为此大动肝火。


但,若那船上是有人的那么大多数人都会高声吆喝,要求对方避让。若是一呼对方不听,再呼对方还是没有反应,到了第三次高呼的时候,估摸着大多数人便火气上升,暴怒中便连带着咒骂起来了。


这便是“空船效应”,往往我们内心的愤怒和烦恼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假想敌。而假想敌的确认,便来自于心中的我执。情绪的爆发,往往是孤掌难鸣的,若没有一个发泄的对象,自然也就无从宣泄。因此,从庄子的观点来说,若一个人能听任外物,处事无心,自由自在的遨游于这人世间,又有谁能伤害他呢?这便是“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所谓“虚己”便是忘掉自己,甚至将自己视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无偏见,无私欲,凡事就事论事,那么了解你的人自然便会认可你。正如作为一个法官,若永远秉公处理,毫无偏私,处事从不掺杂任何个人主观利益,那么他在处事中便是“虚己”的状态,事中无我,即便他所判处的判决对罪犯是不利的,那么罪犯的家属自然难以迁怒于法官。

那么反过来,若我们能将他人视为“虚舟”,一样也可以解决人生中大部分的烦恼。毕竟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他人的冲撞和误解,该如何去应对,是要一笑泯恩怨,或是不依不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抉择,而不同的抉择也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正如近来发生的小仙女诬陷大叔偷拍事件中,一场误解,最终上升为网络热门事件,终究两败俱伤。我们在感叹大叔的无辜和那小仙女的无理取闹时,可曾考虑过为何事情会发展到这般田地?


其实,这背后便如那“虚舟”的故事一般。若是撞来的船中有人,我们便会恼会怨会将一股脑的情绪发泄出来。因为,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他人有期待,我们往往以道德审判的目光来审视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往往有太多的他应该如此,或不应如此对待我的判断与期待了。


正如,故事中,舟上的人也对来船上的人抱有期待,认为他应该有能力并尽力的去避开自己的船才对。结果,当对方不如我们所预计的一般行事时人们往往便会发怒,会理直气壮地指责对方,认为一切都是对方的错。往往在这种时候,人们是看不见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因此便会主观的将所有的责任和问题推给了对方。

正如地铁上那位小仙女一般,她作为女生,便想当然地认为对方必然有觊觎自己的企图。即便得知误会了对方,依然会认为避免误解的责任在对方而不在自己,她将通过在内心将对方定罪,而来印证内心的期待,终究让事情难以收拾。


其实,在内心给对方“定罪”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原谅的对方其实是为自己的内心增加痛苦情绪,往往也是在无谓的消耗自己的生命,影响我们的生活。若每每想起这件事时内心依旧愤恨痛苦焦虑,那么受到伤害的依旧是我们自己。


其实在对方无心之过发生时,或是知晓误解时,便将对方视为虚舟,视为客观不能改变之事而坦然应对,或许势态便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伤人伤己吧。


毕竟常言道“天灾无怨,人祸有恨”,这是人之常性,若能懂“虚舟”的道理,或许生活中将会减少许多的烦恼。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