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古已有之
《诗经·郑风·溱洧》便是先秦时古人们过上巳节的热闹场景。清明的霏雨停歇后,莺飞草长,花繁柳绿,男男女女手秉兰草,相邀游于水旁,互赠芍药。何其美好的一幅场景的,这俨然便是古人们的情人节。
上巳是个古老的节日了。“巳”字在甲骨文中乃新生的象征,春日本是万象更新之际,更是万物生发之际,于上巳之际沐浴兰草,除病消厄,祈求福祉,便是古人对美好新生活得期盼。
不过有趣的是,在旧时人们将上巳节与清明、中元、寒衣并称中国四大鬼节,或许从两段记载可见其缘由。
南梁人刘昭在注引东汉学者杜笃的《祓禊赋》曾说过,后汉时期有个叫郭虞的人,他的两个女儿在上巳日降生,却又在两天内相继死去,人们便将这天视为“凶日”。于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不愿呆在家中,而是到前往水边沐浴祈祷,人称“禊祠”。
《晋书·束晰传》中,挚虞向晋武帝讲了“曲水节”的故事。据传在汉章帝时代,有个叫徐肇的平原人在三月初一生了三个女儿,但是让人忧伤的是这三个女儿都在三月初三这日夭折了,村人觉得这事不详,便将徐肇领到水边沐浴涤厄。仪式中,村人将水杯放在水面上随波流荡,这便是“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而入诗的“羽觞随波”。这或许便是《兰亭序》中所云“曲水流觞”的由来吧。
上巳节,本是原始社会中季节性的祭祀活动,源起时带有浓厚的时令色彩。初时关于上巳节的日期也并不固定,而是在于春三月的巳日。但到了魏朝之后,便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了,《宋书·礼志》有云“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柸石沟,燕群臣,晋海西钟山后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官人循之至今。”
自此,“上巳节”与“三月三”合并,沿旧习于水边饮宴,郊游踏青,于是便有了《世说新语》中,永和九年的王羲之兰亭雅集,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成为那个压抑的时代最美好的一幕,亦成为千年来文人雅士的文化语码。而刘孝标注引的《竹林七贤论》中有载“王济诸人尝至洛水解禊事。”可知此事确实发生在三月初三三四节这日
上巳节在魏晋时代从祭祀性的节日向娱乐性转变后,发展至唐代已成为举国欢乐的重要节日了。哪怕其他节日因故而临时取消了,上巳节也会照常举办。在《唐会要》中便有记载“元和二年正月,诏停中和、重阳二节赐宴,其上巳日仍旧。”
唐朝上巳节的盛况从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抑或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便可见一斑。
可惜宋朝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后,上巳丽人成群踏青野游的欢乐自由之风便渐渐衰弱了。虽说朝廷还保存着上巳的“法定节假日”,但盛况早已不再,诗人便在诗中惋惜道:“今年不似去年欢,云海路长天杳杳。”直到明朝后,上巳节更是渐渐的淡出了主流的视野,时至今日则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节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