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士族集团的相爱相杀,为寒门士子敞开了政治大门

儒家藏单 2024-01-24  27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自小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小君最佩服的就是乱世枭雄曹操了。然而伴随着对曹操钦佩,有一个问题便一直让我不得其解,那就是曹操明明有实力有魄力却至死都不肯称帝?


直到如今我才明白这背后的原因何其复杂,毕竟牵涉的并非一人或一方势力而是关系着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信喜欢《三国》的朋友对曹操的出身并不陌生。曹操虽属权臣之后,但是他家族的基础确实源于其父亲曹嵩认了大宦官曹腾为义父自此平步青云,在继承了曹腾的费亭侯后又巨资买得了三公中的太尉,才使得曹家风光无限。

但是东汉末期,皇权、宦官门阀士族之间的斗争极其激烈。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作为没落贵族之后,在地方豪族的“投资”下“创业”成功,于是门阀豪族成了东汉皇族背后的支撑资本,并以联姻来加强双方的关系与资本。


 
 
                 
 
 

谁知东汉皇帝多“英年早逝”,这便使得两大势力在利益分配上越来越难以平衡,当外戚集团权倾朝野后,皇族不得不拉来宦官集团作为奥援,这便使得局势越发的混乱复杂了。


而曹操作为宦官之后,本应与豪门世家对立,所幸其祖父曹腾为人通透圆融,不单向来与人和善且相当有气度的举荐不少士族人才进入朝廷,这也使得超腾过世后曹操父亲的仕途依旧平顺,且年少时的曹操还是能得到士族后人的接纳而成为玩伴朋友。因此,曹操自小就是出身名门“汝南袁氏”的袁绍的小跟班,喊了袁绍十多年大哥。


可以说,自小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融入士族圈子。只可惜对于豪门士族来说,曹家终究只是暴发户,永远只能游离在士族核心圈子边缘罢了。需要时呼来喝去,而关键时刻曹操也不过是豪门士族的炮灰罢了。这便是为什么当年十多里诸侯讨伐董卓时,只有曹操个愣头青年冲上去与董卓拼硬仗,打光了所有的人马。


因此,这时候即便被曹操叫了十几年大哥的袁绍都不曾当真将它当做小弟看。因此在曹操发现完成了自己炮灰使命时,竟得不到来自士族丝毫的安慰和补给,终于意识到不管做何等的牺牲他都不可能真正得到士族集团的接纳。




于是充满抗争精神的曹操便回到老家依靠着曹家和同宗夏侯家力量东山再起。自此,当年对士族爱有多深,此时的恨就有多深。这便是后期崛起的曹操之所以会毫不手软的杀掉那些不肯为己所用的名士的原因。


在此崛起的的曹操选择了自立门户与士族对抗的道路。因此他颁布了“求才三令”唯才是举,打破了士族的政治垄断地位,让寒门子弟和同自己一样的伪士族也有了抬头的机会。


但是由于东汉时期士族影响力不可小觑,曹操在明面上也不得不继续依赖世家大族。而他早年为融入士族圈子所做的努力使得他此时得以获得士族的考察和辅助。荀彧的投奔对于曹操及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荀子后人在汉代乃特等旺族。因此,荀彧的投奔,一方面是荀彧对曹操个人能力的信赖,另一方面也是士族集团对曹操的试探和投资,而此举也让曹操势力得的发展得到了源头活水。


在十多年的合作中,双方配合默契,但随着曹魏势力的发展,双方的理念和诉求便渐行渐远。士族集团希望将曹操培植为周公式千古名相、皇权忠良来复兴汉室,但曹操此时的目标确是取汉而代之,自立为王。


双方的矛盾终于在曹操称“魏公”上爆发了,荀彧郁郁而终,而曹操最终加九锡便意味着曹魏与士族合作的裂痕。


当时的格局便是曹操有权而士族集团有势,权与势的矛盾不可调和这也使得有生之年曹操的理想终究难以实现,但至少他为寒门士子敞开了一扇政治的大门,并在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魏武帝颂

· 胡适



千古奸雄数曹公  天下枭强当孟德

义伐黄巾初建功  诛讨董贼奉天子

进身丞相执黄牌  从此号令从诸侯

扫灭群雄显霸气  稳固中原施仁德

三分鼎足已成势  创立曹魏开新风

海纳百川招智勇  深谋远虑汇英才

治乱四方有文武  威镇八面是相将

严肃军纪强士卒  整理政令安百姓

纵横一生不称帝  乱世谁人谓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