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大一统 奠定中华文明
一天下 大一统
在之前的文章,我们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便是:由于文明开局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东方统一和西方分治的不同条件。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也了解的希腊式的“城邦自治”和“公民自由”不过是绝对自治所导致的绝对“地方主义”的体现。
但在希腊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外邦人身份而逼走这位伟大的智者的同时,东方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各大诸侯国为了谋求发展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千里马”“黄金台”成了那场轰轰烈烈的人才盛筵所流传下来的典故。
当年燕国内乱而遭齐国偷袭差点灭国,所幸赵国送回公子职即位为燕王,史称燕昭王。此时燕国疲弱,为振兴燕国,昭王有心招揽天下贤士。于是郭隗以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建议燕昭王重金置黄金台招贤纳士。终于纳得赵国纵横家剧辛、齐国阴阳家邹衍、魏国军事家乐毅等贤能前来投奔。自此人才济济的燕国度过了几乎灭国的困境后,在燕昭王时期就发展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灭了齐国报了当年差点灭国之仇。
可见,在追求自治的希腊城邦对“本土性”绝对坚持而导致政治封闭的同时,春秋战国诸雄却在为生存与发展而各出奇招招揽人才,最终由秦国完成了大一统。
然而,秦国之所以能完成最终的大一统,正是由于以开放的姿态,接纳了外来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权的顶层而推动了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而这一切正是战国时期各国的普遍趋势。
秦国历经三十年在在秦惠文王时期完全消化了商鞅的变法成果奠定了一统天下的雄心;这一年即位的赵武灵王也打出了胡服骑射,打造出了东亚最强骑步混合军队;也是这一年孟、庄周游天下,提出的“仁政”与“天道”思想相辅相成,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而齐国的稷下学宫也是在此时期兴建。大一统的思潮下,中华文明从军事力量到社会制度,再到思想理念孕育出了文明的内核。
而此时西方,亚历山大东正至印度旁遮普邦的比亚斯河畔时,眼看梦想中的东方大地就在眼前,但是随他征战多年,早已满载战利品的骑士们却不愿再前行,无奈的亚历山大只得痛哭而返。但此时西式的民主与征服和文明传播的欲望也已经烙进西方文明的内核中,这便是之后西方帝国主义的基础框架。
但是西方民主的根基乃是自治,这使得亚历山大在征伐整合大片领土时,并没有统合基层政权的意识,这也是导致亚历山大身后,帝国分裂而三大继承王国终年互相征伐,导致不断分裂独立原因。
然而秦国却在“一天下”的思想基调下,系统地完成思想文化的统一,政权基层架构的完善,最终完成了天下一统。
在这其中,“秦国法家贡献了大一统的基层政权;鲁国的儒家贡献了大一统的道德秩序;楚国的道家贡献了自由精神;齐国将道家与法家结合,产生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和以市场调节财富的‘管子之学’;魏韩贡献了纵横外交的战略学与刑名法术的治理学;赵燕贡献了骑兵步兵合体的军事制度。”
由此可见,秦的大一统源于中原诸国诸家的融合,若无“一天下”基础下的开放姿态,便无秦国的统一。因此,如此“大一统,不是秦国并了天下,更是天下消化了秦国。”
更可见分治,不见得开放,统一,也不见得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