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逆风前行,才能体会坚持的可贵,成功的意义

儒家藏单 2023-06-16  259




>>>>>烦 恼 与 否<<<<<

人生在世,又怎能没有烦恼呢。

只不过大多数人并未发现,我们的烦恼大多数源于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焦虑。

对此,心理学家也曾做过统计,结果发现我们的烦恼的源头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并且对未来的忧虑92%并未发生,且剩下的8%大多都可以轻松应对。


对此,石屋禅师曾写诗偈道: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诗偈劝慰我们,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了,将来的事情也不必思虑太多,谁又知道将来事态会如何发展了。既然活在当下,便只说当下事,梅子熟了便新鲜尝,栀子花开亦是满屋香,又何必去为了过去和将来而辜负当下的美好呢。


曾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放下不必要的担忧才能让我们更轻松坦然地面对生活。


据说有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出外云游,途中偶遇山洪使得河水湍急暴涌。一位妇人想过河又惧于那湍流,于是老和尚二话不说,背起妇人便将她渡过河。小和尚见了,沉默了一路回去才小心地问师傅:“师傅,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


老和尚摇摇头叹道:“过了河我就将她放在岸边了,你却一直背在心里啊。”


很多时候,我们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焦虑,就如同那一直放不下的小和尚一般,所欠缺的便是那放下的智慧。


PRACTICE IN TROUBLE

因此,当有人请教马祖道一如何修行时,马祖的答案相当简单:“饥来吃饭,困来眠。”

那人就觉得奇了,不是人人都这样么?


马祖说:不一样,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睡觉,睡觉的时候想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其实对于过去、将来和当下,佛家与儒家的态度差不多。因此王阳明也曾就马祖的说法写过一首诗: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王阳明一生大起大落,历经曲折坎坷,却能成就圣人之道,因其擅于放下不必要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当下。他曾说过:“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确实,过去的事,将来的事,想多了,又有何益,胡思乱想不过是为自己徒增烦恼而已,反而失了本心。


因此人若想活得轻松快乐,活得通透清醒,便只需专注当下,活在此刻,只要专注于眼前事,而切勿胡思乱想。


毕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专注于眼前事的时候,身心便会处于和谐之中,因而引发出舒缓而喜悦的幸福感。


虽说人生在世又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只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若学会适当地放下,着眼于当前,便会让我们生活得更通透轻松。

烦 恼 与 否

v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