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之立身处世

儒家藏单 2022-12-01  355

一个人,成熟的自然个体,生存于世间,摆在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立身处世了。在纷繁芜杂的当今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自己对事物理解的不违背道德伦理的观点和态度。如何能让自己洁身自好、自由坦荡的行走于物欲横流的当代,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当代正步入社会和成熟年代的青年必须深切体会和完满地意识到的一个基本而首要的问题。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任,焉得知?这三句话和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基本是一个意思,至少两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当然,前者比后者出现的时间要早,是否孟母亦是受孔子三句话的影响而有三迁之举?古人做学问,教子训弟,都希望在一个仁德所在,君子云集的地方进行,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影响。


我想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你居住的地方是个民风浮躁,甚至是赌博成风的庄子,我想大部分人是无法潜心做学问的。周围生活的人群,都是靠挤在繁华街市做生意和小买卖为职业,平时都喜欢为芝麻小事翻脸吵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谐,我想这样的小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会具备宅心仁厚、谦恭热情的品质的。

强调外因,就是说要立好身处好世,必须有一个好的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鲍鱼,在古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用盐浸渍的鱼,有臭味)颜氏的这几句话,意思比较简单,讲人该选择那类人相处,从另一点上也说明了外因对一个人的影响,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人的品质会发生变化。


《颜氏家训、涉务》: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专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这个“士”字里可看出,这句话是写为在朝为官的君子看的。意思是说:士君子处世,可贵的是对事对物有益处,不只是高谈阔论,摆出一副左有雅琴右有经书的样子,以耗费国君给予的俸禄和职位。


我自己是十分喜欢这几句话的。当下的一些做官做职的,且不说那些自身本无文化修养的,那些有文化的官人,最喜欢干最没有文化的事。钱可买通,女人可乐通,酒可醉通。要不,为何说中国做官的腐败无能。就知道在大会上虚谈阔论,没有任何实际凑效的行动。自以为读了几年书,就到处传道授经、提字签名,作为文化官人,忘了自己的职责,不去潜心修学问,不去引导和传播优秀的文明文化。


其实,我觉得真正有心潜力做文学的人是不会走官道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向来是偏颇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人行世,自有其乐趣,孟子这里所说的三乐,我觉得有点阿Q意味在里面。一乐里,说到家庭,二乐,说到行世态度,三乐,说到自己的职业。或者说第三乐,才是最为纯粹的快乐吧。而一乐和二乐,是对乐趣理解的深化,如此已是乐趣,那人生就没什么遗憾的地方乐吧!

苏轼《答毕仲举书》: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颜李遗书、颜习斋先生年谱》: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这两段文字,且不去分析人生态度的消极和积极问题。单单以立身处世来论,他们觉得只要生活安稳无病无灾,穿粗衣、吃饱饭就行,不做损害他们之事,甘愿艰苦的劳动,这样就没什么过错了,因此也就满足了。


我想这是最为质朴直白和简单的立身处世的要求吧,但是,往往是最为人所忽视的。我想有了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人生态度,那么出世行事,焉有失败之理?那么人生,焉有虚度和无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