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庑殿顶是如何走到古建筑屋顶等级的顶峰

名家藏单 2025-09-25  1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小君认为,古典建筑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必须飞檐翘角,宝顶琉光的屋顶部分了。中式的屋顶相当显眼,且不同形制的屋顶都各具特色。因此,在古代屋顶的形制也决定了建筑的等级。


而屋顶的等级中,最高级别的便是庑殿顶了,如故宫的太和殿便是典型的重檐庑殿顶,其余如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是单檐庑殿顶。在明清时期,庑殿顶的地位尤其高,只有皇家和孔庙才有资格使用。不过在唐朝时期,和日本的大多时候也常见于佛教建筑中。


所谓的庑殿顶其特点便是所谓的“五脊四坡”,顾名思义就是由一条正脊外加四条垂脊所构建而成,因此人们又将他称为“五脊殿”,这种构造四平八稳,却也是最为雄浑尊贵的。而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从太和殿的尊贵地位便可知重檐地位高于单檐,所谓重檐就是在顶层屋顶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层,房檐,这样的结构更加大气又有层次感,远观则恢弘壮阔,颇有气势。



至于,为何庑殿顶的地位最为尊贵,甚至超过了亦属常见的歇山顶。小君估摸着原因还在于,歇山顶源于南方,其形制主要起到了适应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环境,之后才逐渐传入北方。但我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多在相对偏北且干燥的长江以北地区,一开始便源于此地的庑殿顶自然便占据了地利的优势了。


以目前的考古物证来看,庑殿顶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古典屋顶制式。


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便已经发现了人字型屋顶和“四阿屋顶”,而庑殿顶因其有四面斜坡因此也被称为“四阿顶”。可见,殷墟中发掘的应是庑殿顶的初期形态。且妇好墓中所出土的青铜偶方彝,其造型亦具备了四阿屋顶的设计,模仿的应是商代的宫殿建筑结构。而《周礼·考工记》中亦有“商人四阿重屋”的记载。可见,在商代庑殿顶便已经宫殿建筑屋顶的主要形制了,这一点似乎颠覆了人们印象中越是复杂,出现越晚的认知。




但庑殿顶形式结构逐渐明晰应是在西周时期,随着陶瓦制作技术逐渐成熟而确立的。此时,五条屋脊已经相当的分明,为后世庄重威严的庑殿顶定下了基调。


而庑殿顶发展的黄金时期则是在唐朝。随着国力昌盛,建筑技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此时的庑殿顶,出檐越发的深远,观之尽显豪迈大气。且舒展的屋面那流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更显自在与从容。时至宋代,《营造法式》对庑殿顶的规则越发的细化了。使其在唐代大气从容的基础中,更添了几分细腻精致。


明代开始,随着皇权的不断强化,让庑殿顶的等级象征越发凸显出来了。其典型案例便故宫的太和殿,重檐庑殿顶延长了正脊,增加了坡度,充分地烘托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让人望而生畏。





END

本图片除平台拍摄及相关作者提供外,

其它图片均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不对其来源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