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密宗大师<<<<<
网上常看到有朋友开玩笑,说唐朝和宋朝之间明明只差了53年,却似乎隔了几个世纪。其实造成网友们这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主要还是自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林立,内忧外患导致国力衰颓。因此相比聚光灯下的盛唐时期,自然显得暗淡而不起眼,所以时常被人忽略,在不少人印象中便成了一段“失落的历史”。
中晚唐除了林立的藩镇与朝廷造成对抗的局面而严重削弱了中央的集权力量外,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也使得大唐皇权旁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秩序。
其实,唐代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曾有心一搏,从专权的宦官手中夺回皇帝的权力。于是授意宰辅,伪造“甘露祥瑞”召集文武百官前往观看。此时李训、郑注等人早已埋伏刀斧手,欲趁机斩杀太监首领仇士良等人。
无奈事情败露,李训只得脱下官服,换上从吏衣衫,逃往终南山寻求私交密切的圭峰宗密禅师的庇护。
事关重大,应门的小和尚不敢放李训入内,好在圭峰宗密大师亲自出门收下李训,并欲为其肖发掩护。无奈当时宦官的势力太盛,寺中害怕受牵连的小和尚还是将此事高密给了宦官集团。
不久,李训被查出带走,而仇士良亦让人将宗密大师一同逮捕下狱,欲以藏匿罪名处死宗密大师。
然而面对连文宗皇帝惧其三分的宦官头子,宗密大师却不曾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宗密大师坦然道:“贫道识训年深,亦知其反叛。然吾本师(指佛)教法,遇苦即救。不爱生命,死固甘心。”
坦然的言语竟让主审人为之动容,免去了宗密大师的死罪。
大师这番坦然气概不正是儒家之“仁”与“义”。爱人之心为“仁”,当仁不让,救助他人为义。
PRACTICE IN TROUBLE
宗密大师七岁开始研读儒家诗书,十四岁那年在遂州义学习儒学时巧遇禅宗道圆禅师,因针芥相投便决定从其出家,皈依佛门。自此潜心修习佛法,名声渐播。
宗密大师因融通儒佛双学,因此他有心想在教内调和禅门与教门;而在教外则调和儒家与释家之学。因此,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宗密大师便是中唐禅宗统一运动的标志性人物,便是他开启了禅宗统一的第一步:禅教合流。
为此,宗密大师著有两本著作,分别是《华严原人论》与《禅源诸诠集》。其中《禅源诸诠集》便是以佛教心学为基础,阐释禅门与教门的合一。
此处的心学乃佛教之心学,虽有别于一千年后王阳明的儒家心学,但可称其为王阳明儒家心学的源流,和程朱力学的渊源。
而宗密大师亦是第一个以佛教为基础,讨论儒、释、道三性一致,并尝试三教合一的人。
关于佛教与儒家之别,宗密认为,佛教有因果业报,要求人生在世需修善止恶,因此出家人立四戒而在家人立五戒,此五戒便对应了儒家的五常。
虽说他的这套理论在当年并不受重视,但至少他为禅教合一与三教合流指出了一个方向。
v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