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离经叛道被驱逐,使顽石点头成就“涅槃圣”美誉

佛家藏单 2024-01-04  311



如今我们已知,禅宗主张人人皆可成佛。然而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可没有这般包容性。早期的佛教认为“一阐提”是不能成佛的。


所谓一阐提出自《楞严经》,经文云:“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所谓“一阐提”译自梵语“icchantika”乃“不具信”佛法,或是“断善根”之人。


因此在大涅槃经地十六节选中亦说:“善男子。若有能杀一阐提者。则不堕此三种杀中。善男子。彼诸婆罗门等一切皆是一阐提也。”因此在《大涅槃》经中还有佛陀慈悲杀土匪,让提前堕入轮回之说。因此,在佛教的早期,在《大涅槃经》还未完全翻译完之前,“一阐提”不可成佛乃是公认的“事实”。



然而义熙四十年(公元418年)在东晋却出了一位竺道生大师在深入地研究了《大涅槃经》刚翻译成的前六卷之后,提出了一个震动了当时佛教界的观点:“一阐提也可以成佛。”这个说法在当时不亚于公然站到佛陀的对立面的异端邪说。


于是佛教界为之哗然了,而竺道生也被当做异端忤众分子被驱逐了。但是竺道生对此相当不服,当众立誓道:“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疠疾;若与事实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狮)子座。”意思便是:若所说与经义相违,就让坦然受凶险的恶疾,若所说与经义不相违,则愿死时能坐在宣讲佛法的狮子座上。


然而拥护旧学的僧众们哪里肯信他,于是这位遭驱逐的禅师只得离开东晋都城健康,来到姑苏的虎丘山,聚石为徒,为众石讲说佛法。当说道“一阐提皆有佛性”时,群石竟听得欢喜不已,纷纷点头称呼是,于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终于,在宋文帝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昙无谶翻译的的四十卷《大涅槃经》传入健康,经文中提到的“一阐提人有佛性”印证了当年竺道生提出的“一阐提人皆可成佛”,再次轰动佛教界,一夜之间竺道生从寂寞的异端成为名满天下的高僧。于是,竺道生便在七庐山精舍开坛讲新本《涅槃经》,听得众人莫不敬服。



 

涅槃圣

STEALING TO INDIA


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竺道生端坐庐山讲座上为众人讲解佛经,当讲经即将结束时,依旧沉浸在佛经义理中的众人突然发现竺道生早已容貌安享,隐几而卒了。正应了当年“若与事实不相违背者,愿舍寿(入灭)之时,据师子座”的誓言。


而道生入灭后,他所大力宏阐的涅槃之学渐渐大行于天下,因而获“涅槃圣”称号。在中华文化中“圣”乃对大成就者的“赞誉”,如孔子称“儒圣”,张仲景称“医圣”。而竺道生的成就不但在于提出了包括“一阐提”在内的众生皆有佛性的主张。还在于提倡“顿悟成佛”。虽说竺道生之前儒支道林也曾提出渐次“顿悟”之说,但竺道生的所创的却是证悟诸法实相便可立时成佛,两者存在着实质上的不同,因此后人将支道林的顿悟称为“小顿悟”,而竺道生的顿悟称为“大顿悟”。


竺道生所处的乃佛教思想复杂变化中的时代,而他的诸多理论帮助了中国佛教进入了从“般若真空”向“佛性妙有”的过渡,并掀起了佛性思想研究的高潮,因而被誉为“涅槃圣”。


STEALING TO

INDI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