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三大举措为禅宗奠定坚实基础,成为里程碑式关键人物

佛家藏单 2023-10-17  316

禅宗发展的里程碑人物

Master Daoxin

我们知道,禅宗在传入中国时,起点并不高。当年达摩祖师东渡传法屡屡碰壁,最终在嵩山面壁枯坐,而得了个“壁观婆罗门”的称号,在历经了南北朝,隋朝直至唐初,一直都未能跻身主流宗派。那么最后,禅宗是如何实现华丽的飞跃,成为如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宗派呢?


关键在一个人,他就是禅宗四祖道信。他是禅宗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是道信将达摩的心法宗一脉,逐渐演化为如今大家熟知的禅宗风格,是他将达摩禅向南方推广,并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因此现代的禅宗史学家认为“道信禅师是中国禅宗好实际的创始人。”毕竟,若无道信,便没有惠能与神秀那高潮迭起的交锋,禅宗又何以成为如今的佛门大宗,并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


可惜的是作为禅宗里程碑式的人物,道信在俗世的世界中声名不显。所以小君今天就来向大家介绍一番这位禅宗的关键人物。


关于道信


道信生于兵荒马乱的隋朝元年(公元581年)三月初三,乃蕲州苞兴县人(今湖北武穴梅川镇),原名司马信。其父是永宁县的县令,因此在出家前道信的家庭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4岁便被送入镇北竹影佛寺的乡塾读书。据传聪颖过人的让每年饱读孔孟老庄经典可达十数卷。只是自幼便对佛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就爱模仿僧人模样,也因此常被人夸为“菩萨转世”,或许也便是因此使得他越发的亲近佛教。


所以,在道信7岁那年便在梅川镇的北济寺出家了。但是此时正值周武帝灭佛后恢复期,僧众们往往为求三餐温饱而奔波忙碌,因此当时的道风大不如前。因此道信发现自己的剃度师戒行不清净,便屡屡规劝,可是那僧人又怎会听一个小孩子的说教呢,于是道信只好“密怀斋检,庄严修行”。如此五年后,道信便离开了寺庙,前往舒州皖公山拜见禅宗三祖僧璨大师。自此,道信便一直追随着僧璨大师,直至僧璨大师立化于皖公山岫树下前,将衣钵传付给了道信,这年道信27岁。


据传道信收七岁弘忍为徒时, 时年29岁。自此师徒相伴四十年不离左右。在45岁那年,道信携弘忍到黄梅县的双峰山造寺驻锡传禅,此寺庙便是如今的四祖寺。道信居此30年,兴道场,布法音,“诸州学道,无远不至”。


在弘忍64岁那年,唐太宗慕信道信的风采,四招道信赴京至皇宫谈禅论道,四次都被拒了,唐太宗非常感慨,不怒反赐紫衣。


65岁时四祖传法于弘忍,72岁坐寂于毗卢塔,被赐谥号为“大医禅师”,而后金身不坏,永供塔中。


道信的贡献


道信对于禅宗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了固定的弘法道场。在道信之前,禅宗皆是“游化为务”,随缘而行,随缘而住,“行务轨迹,动无彰记”。这显然是不利于禅宗的长远发展。因此道信改变了传统,“择地开居,营宇立像,存没有迹,旌榜有闻”,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第二是道信主张“农禅并举”。按印度的风俗,出家人是不事生产的,以乞食为主,靠他人布施为生,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前几代禅师皆遵循印度风习。直到道信建庙造寺,有了固定的道场后,为寺中僧人生计,便创立了农禅并重的禅风。此创举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自食其力,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后也有利于佛教保持更超然的地位,也使得僧众更有尊严与形象,因而容易为各个时代的政府和民众所接受,这也是佛教适应本土化的关键之一。


第三,著书立说,创立新的禅修思想,为后来禅宗思想的形成提供思想的源泉。于道信看来,证悟为重,理解次之,践行又次之。这一理论成为后来“东山法门”创立的基础,也是之后禅宗思想发展的端绪,因此堪称为禅宗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