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烤肉贯穿的千年烟火气息

名家藏单 2025-07-16  3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还记得当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羊肉串》逗乐了全国人民,自此进入春晚经典节目,年年每到春节就会被拉出来轮播,或许正是如此是的羊肉串与新疆人的形象的关联根植于人们心中。使得人们如今一旦提起烤羊肉,甚至烤肉,往往想起的便是新疆,或是那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大漠上放牧牛羊的游牧民族。


但你可知道么,其实早在汉代之前,中国北方的贵族们就已经相当流行炙烤肉串了。其实,烤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地上的传统饮食之一。


若要溯源中华民族的烤肉史,那么最终还是要追溯到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上。小君不禁感叹,伏羲真的很忙,既要仰观天象,俯查于地,教人们结绳制网,渔猎嫁娶,创制琴瑟,还要教人们如何用火来炙烤出香喷喷的烤肉串。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大概四千六百年的龙山文化和距今三千五百多年的二里头遗址中就发现了不少炙烤过的兽骨痕迹。






人们烤肉的技术随着生存的需求而不断提升着,到了商周时期,烤肉的方式开始有了技术升级,人们研究出了“炙”烤的方式。所谓的“炙”,《礼记》有云:“贯之火上也。”就是将肉一片片串在签子上置于火上烤。这样就避免了将肉直接放入火里烧,一方面表皮会碳化影响美观也影响口感还相当浪费。


《诗经·瓠叶》就提到了当时贵族以烤肉宴请宾客的场面:“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


到了汉代,烤肉的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由此引进的各种香料和饴糖,使得烤肉滋味更加的美好了,成为当时朝野最流行的饮食之一。


小君估摸着此时的烤肉对于现代人来说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美味。据近些年出土的西汉文物“上方林炉”和“釉陶烧烤炉”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烤肉工具就已经很讲究了,跟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还特地添加了进出风的设计,使得肉可以被均匀炙烤,而不至于,一边烤焦了一边甚至都还没熟透。


不过此时中原的人们所烤的肉品种相当多。从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所用的有牛、狗、鹿、狗、鸡等各种动物的肉,几乎可以说,所能猎取的动物无所不烤。






随着魏晋时期胡人占据了半壁江山,使得肉食成为中原的主流食材。但烤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还在于隋唐。受魏晋时期游牧民族饮食余风的影响,烤肉在隋唐百姓的饮食中占比相当大,因此不管在用火还是用料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且富庶的生活也使得人们在饮食上越发追求极致,因此在唐朝的食谱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诸如:逍遥炙、灵消炙、天脔炙、蝤蛑炙、驼峰炙、干炙满天星、金铃炙得等种种看起豪华又新奇的炙烤菜式。甚至,烧烤还在唐朝发展为一种食疗,被记录进了《食医心鉴》中。


宋人对饮食的讲究是出了名的,因此在唐朝的基础上,宋朝进一步开发了食材,并让烧烤发展出了几分风雅的气息。据传宋人们最爱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围炉饮酒烤肉,号称“暖炉会”。


可以到了宋朝时期,人们所吃的烤肉跟现在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而明清时期的烤肉不过是在宋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品味化,与通俗化,让其越发的具有烟火气息,也更能吃出生活的品味了。


时至如今,几人围坐撸串,又何尝不是我们最具有烟火气息的体验和,而这便是平凡生活中,美好的一隅。




END

声明:本文使用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