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观自在<<<<<
或许有朋友发现,在平日或是文学作品中人们对观音菩萨的称呼不尽相同,有称观音,有称观世音亦有称观自在的。其实这三者都是观音菩萨的法号,如何称呼皆无误。
若从历史和学术的角度来看,观音菩萨的这三个称呼不过是历代译经大师的不同翻译罢了。如“观自在”是玄奘大师的翻译,“观世音”则是鸠摩罗什大师的旧译。至于“观音”法号的由来则来自于野史,据说是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因此省略了个“世”字,因此民间普遍称“观音”。
既然了解了观音菩萨法号的由来,小君觉得更有意义的还是了解观音菩萨法号的含义。


在四大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自性的大慈大悲,悲乃拔苦,慈乃予乐。这也是观世音菩萨在民间的普遍印象,闻声救苦,无所不应,随缘救度众生。因此,观世音便有观闻世间声音之意。
正如《普门品》中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但菩萨有此心,亦是有此能。因此“观世音”的称号还有一层意思便是音菩萨正是以“耳根圆通法门”得道证果,使得观音菩萨能随时观闻着世间疾苦而“寻声救苦”“无所不应”。
可见,“观世音”的法号诠释了观音菩萨的特质:“自利”、“利他”圆满无缺。

PRACTICE IN TROUBLE


《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谓“照见五蕴皆空”便是能看清这世间一切皆空,毕竟佛教认为这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五蕴和合而成。
因此,“观自在”的法号,所谓自在并非仅仅是外在行为上的自由与自在,还在于内心获得了大自在,乃是一种通达无碍的境界,不为世间事物所困,无论身处何境皆平静安宁,即便历经世间种种,却能心不生念,不受外境所转。
这是通过修行和觉悟所获得的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超越了生死轮回和一切苦厄的解脱。于佛教来说,是内心高度自由和宁静的境界。
因此,“观自在菩萨”这个名号主要体现的是菩萨在因地修行的观照智慧,是观世音菩萨的内证,着重在自利。

观音 观自在

v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