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可
禅宗·二祖
禅
禅宗素来以心性论佛,认为佛性本有,
人人皆有佛性,正如《坛经》所云,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然而禅宗的“生佛无二”的概念
最早便是由二祖慧可所确立。
二祖慧可生于南朝时期的虎牢,本姓姬。由于父母老来得子,母亲感神光而受孕,因此便为其取名光。光自幼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在接触佛学后,生出家念头。征得父母同意后,便于洛阳香山剃度出家,法号神光。
初见达摩祖师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不料人群中听讲的达摩祖师竟摇头叹息。神光与其理论,达摩便显神通,令其折服。
追随达摩至少室山后,神光向达摩求法,然达摩只是面壁不作理睬。当夜大雪飘落,神光不畏严寒站立在达摩洞口,任大雪没膝达摩方出,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神光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当即受达摩勉励教诲一番,为示决心,神光断臂求法,达摩深受感动,收其为徒,并将其法号改为慧可。
自此便追随达摩祖师,并得其衣钵真传,为禅宗二祖。
禅
禅道传承
慧可悟道后,便有人因患头疾而来找他忏悔。来人不言姓名,见面便说:“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慧可答“将罪来,与汝忏。”那人思考了良久说“觅罪不可得。”慧可说“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那人说“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慧可便说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那人说“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这段对答较晦涩,小君便大略概括下。某日有人不报姓名便来找慧可忏悔。慧可便让那将罪拿来,便可帮其忏悔。但那人想半天说自己没有罪。慧可便说那我帮你忏悔好了。于是那人便问:什么是佛法。慧可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那人大悟,说道:我这才知道,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和心一样,佛法无二。
这便是佛法无二的出处,而这位不愿道出姓名的忏悔者就是三祖,慧可相当器重他,便为其剃度,取了法号僧璨,并将衣钵传给了他。最后还嘱咐他:远离闹市,隐居深山,不要传法!因为将有国难,且不宜教化。
禅宗·二祖
二祖对后世禅学的影响
I
禅
ZEN
道
zen style
从上面这则典故,我们便可窥得二祖对后世禅学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六祖惠能以“众生与佛不二”作为禅宗宗旨,其思想承续于二祖慧可的“观身与佛不差别”,只不过六祖惠能将“观身”的个体扩大到了“众生”群体。
强调成佛不依赖经典,功德不在善行求福报,若想成佛得解脱,还得从内心深处找根源。而六祖便是以此为基础,发展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后期禅宗虽有“五宗七派”之别,然而世宗围绕这一修持法门,不过是各有精进完善罢了。
便是以山林为基地,农禅一体。虽说当时指点三祖归隐虽属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但是从后期的发展来看,禅宗所倡导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自给自足传统,确实在动荡的年代中可以更有力地推进禅宗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得到了历代政治阶层的欢迎。
禅
zen style
虽称慧可为二祖,然其是大乘佛法中华本土化继往开来的第一人。
在继承达摩的印度禅宗衣钵后,以扎实的佛学基础,在极其艰难的时代背景下,集毕生智慧和精力,充分吸收了儒道及玄学等本土化精华,开启了中华特色禅文化的伟大征程,使佛教彻底中国化。这便是慧可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