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直被人们误解了千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很多人往往将它理解为上天是冷酷无情的,恣意践踏世间万物。
其实这么理解的话,便是大错特错了。所谓“天地不仁”不过是因为天地不会厚此薄彼,无亲疏密间,或者我们可以理解,天地对世间万物并无分别心,它不过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生灭不息,循环不已罢了。
为何所谓的“天地不仁”
会让人有这般误解呢?
禅偈破痴念
只因人的感情相当丰富,因而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亲疏投射于万物,甚至自然规律上。不免就有了天地是为人类而存,万物是为人类而造,甚至春夏秋冬、日升月落都是为人而设的错觉。
因而,当一切习惯成自然后,人们往往会变得贪婪而不知感恩。为了一己之私,向自然无度索求,进而希望世间万物,包括身边的人们都可以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便着了“贪”惑了。
然而智本禅师却用一首偈子
戳破了人们美好的念想。
智本禅偈
一年春尽又一春,野草山花几度新。
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周而复始,大自然的规律周行万载,不因人而设,更不因人而改变。日升日落不因晨钟暮鼓而动,皎洁的月光更不是为了便利行路人。
正如智本禅师曾经说过的:
智本禅师曾问过
“春雨绵绵,连朝连夜,普天普地,无处步骤。
非人力只能为,岂虚空而自有?
且问诸人:因什么得到凭什么地?”
终究还是智本禅师自己回答了
“山房睡起寂无人,野禽啼在深花里。”
FACE LIFE CALMLY
这一次 坦然面对人生
不喜不狂
看透了这一切,人便得通透了。天地不仁,与人无亲,天地间,人不过万物中寻常之一。
那么我们便可坦然地面对世间的一切,不强求,不索取,不喜亦不狂,坦然接受。
在这世间
自己亦不过是普普通通一个人。
待人接物,不嗔不慢,不贪不疑,平常心视之。
毕竟这人世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好,
或是理所当然的好。
忘掉自以为是的想法,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喜乐烦恼皆是修行,坦然而待。
END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