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尊者 天台第九祖
湛然尊者,乃唐代高僧。
佛教中,“尊者”一般是对应获得罗汉果位的称呼,若通俗说,便是对智德皆胜,可以为人师表的佛门长者的尊称。荆溪湛然尊者还因为天台中兴做出巨大贡献,而被尊为天台第九祖。
天台宗,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因始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而名天台宗,因尊奉《妙法莲华经》又称法华宗。
初创时期法华宗往往被称为:“华宗”,直至湛然尊者正式提出“天台宗”称谓后才统一并流传至今,亦可见湛然尊者对天台宗的影响。
BUDDHA LIKE
湛然尊者生平
湛然法师俗姓戚,世居于荆溪(今四川义兴南),家世业儒,其却读好佛法。十七岁左右便于两浙间周游,遍访名僧。
于东阳遇金华见芳岩和尚,示以天台止观法门,并授书《摩诃止观》等……二十岁成为天台宗第八祖左溪玄朗大师入门弟子,并深得左溪大师信任。之后便以处士身份,在家乡一带传授经法,汇聚了一批释门儒家弟子。
直到三十八岁,湛然才正式获得僧籍,不久后便成为左溪大师的正式嗣法子,十二年后,左溪圆寂,湛然接受衣钵,主持天台山国清寺。
此后,湛然一边传播左溪学说,一边整理天台典籍,并逐一阐发、修订、补充,促使止观修行风靡一时,而天台宗亦得复兴,并确立了其在中兴天台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据传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帝王都曾下诏请湛然入宫,皆被其托病婉辞。
当时天下大乱,百姓流离,湛然悲百姓之苦,不顾年迈体弱,经常讲经说法,开示大众,既救助了不少苦难百姓,亦将天台学说广播中原。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二月五日,湛然于天台山向弟子说法后,依着讲台,泊然圆寂。
湛然尊者寂前语:
“道无方,性无体。
生欤死欤?其旨一贯。
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
要与汝辈谈道而诀。
夫一念无相谓之空,
无法不备谓之假,
不一不异谓之中。
在凡为三因,
在圣为三德。
爇炷则初后同相,
涉海则浅深异流。
自利利人,
在此而已。
汝其志之!”
BUDDHA LIKE
无情有性论
湛然一生弘扬天台佛法,注释“天台三大部”,使得“三谛圆融”的说法,更加深刻系统化。并针对当时实力强大的华严宗进行批判,针对华严宗的“有情有佛性”说,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正是此观点对当时佛教界造成的重大影响,使得天台宗得以中兴。
对于“无情有性”说估计许多人觉得比较难以理解。当年禅宗提出人人皆有佛性,这便是禅宗的佛性平等观,相对来说,还是很好理解的,毕竟人可以通过顿悟来寻得自心佛性。
然而天台宗的“无情有性”说,则是将“佛性平等”推及世间万物,一片瓦砾一堵墙,一花一草一树木皆有佛性。而华严宗则认为,无情万物因没有情识,而无法证得菩提智慧得觉悟,自然也就无佛性可言了。
然而湛然尊者则将佛法再提一高度认为:将万物视为佛性的体现,“故知一尘一心,即一切生佛之心。”换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觉悟者执中道,早已打破“我”与世间万物的界限,因此佛性亦包容世间万物,无“空”无“有”,无“是”无“非”,那么又怎会有“有佛性的有情众生”和“无佛性的世间万物”之分呢?这么说来,“有情”、“无情”,“有佛性”、“无佛性”的说法不正落了边见么?
这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佛性所不能包容的呢?佛性既然不排斥烦恼,又岂会摒弃砖瓦、花草之类的无情万物呢?
由此可见,湛然的“无情有性”说,将佛法推向了一个绝对平等的新高度。
而对于我们而言,平日又该如何理解“无情有性”观呢?其实很简单,对于世间万物有情众生,无情万物皆应有敬畏之心,不因为蝼蚁等“有情生物”微贱而随意抹杀,也不应因为一张纸,一茶杯等“无情万物”而任意损毁,众生万物皆有佛性,一行一止皆有因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