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言好事<<<<<
还记得德云社那句“上天言好事”么?19年春晚岳云鹏逗笑大家的这句话其实是灶神爷的对联。当然,下联不可能是“下地醋歹炮”,而是“下界降吉祥”。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说起这副对联,便怎能不提起小年辞灶神的习俗呢。
在民间的习俗中每到小年日便是灶神上天向玉帝述职,禀善恶的日子。而玉帝将根据灶王爷的禀报,为家家户户降吉福。于是家家户户为了让灶王爷为自家多向玉帝美言几句,便在恭送灶神的时候,要准备好又甜又黏糊的糖瓜来糊住灶王爷的嘴,还要贴上对联来提醒灶王爷多说好事,好降吉祥。
果然这灶王爷受这人间烟火熏陶已久,早就跟凡人们打成一片,使得人们都敢这么上手拿糖包来糊尊贵的灶神爷的嘴吧。
说起民间对灶神爷的信仰,渊源可是相当久远的,在先秦的典籍中便可见端倪。
《周礼》云: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其祀灶,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肺。
《淮南子·汜论训》则书:故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可见祭灶与火崇拜原为一体。而在《庄子·达生》、《酉阳杂俎》等史料的记载中可看出灶神最初乃女神形象,由此可以推测对火的崇拜及灶神的祭奠最早可追溯至母系氏族时期。但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灶神便逐渐由火神中分化为“先炊之神”,享受专属祭祀。直到西周,祭灶便正式成为国家法定的“五祭”之一。古籍对“五祭”的记载纷杂,但大体都是与民生起居相关的祭祀,如今相对公认的说法便是,“五祭”包括对:灶、门、路、井和土地的祭祀,其中必然少不了祭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饮食烟火关系着民生大计,所以随着“五祭”中其他四祭渐渐被人淡忘,但祭灶却越发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司马迁在《史记·武帝本纪》中便有记载,到了汉朝祭灶已成为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且“天子始亲祠灶。”因秦汉之际神仙思想的流行,于是灶君渐渐演化为主宰人间祸福之神,且被赋予了上天派往人间巡查善恶的使命。汉武帝好神仙,始以帝王身份祭灶神,且对灶神行三跪九叩之礼,开启了帝王重视灶王祭祀的先河,自此灶王便成了皇帝们最重视的神仙之一。
KITCHEN GOD
据传乾隆皇帝对灶神可以为皇室带来祥瑞这事也是深信不疑,在其在位60年间,年年祭灶都要亲自跪地颂唱,并亲自击板高唱《访贤曲》,郑重程度不亚于做佛事。据说乾隆皇帝担心灶神上天期间,邪魔妖怪会趁虚而入,便在每年腊月二十五到除夕这段时间,每经过一道门,都要燃放一响炮竹来驱邪祈福。
随着东汉后期道教的发展,既受皇帝重视,民间基础深厚的灶神自然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谓:“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灶神掌握司命大权,上天奏事,使好人得赐福,而作恶的人们却要受到减寿的惩罚。
清代的《敬灶全书》亦明确说道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因而每到小年,糖瓜糊灶王爷嘴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习俗了。
好在人间呆久了的灶王爷早已熟稔这世间人情味,被糊了糖瓜也不恼,上天自然多美言,回宫便来降吉祥。
下届降吉祥
v
end